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特稿|帝国“汉袍”——“美式民主”的真相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张美国叙事中笼罩着光环的自画像:
——闪闪发光的“峰上之城”、新的“应许之地”、“自由人的家园”、“民主的灯塔”、“模范社会”...这些宣扬“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华丽标签,随着美国霸权的确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塑造了人们对这个国家的认知。
这是现实中去掉滤镜后美国民主的真相:
-在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装有选举计票机的房间被铁丝网围栏和铁门围住,窗户玻璃防碎。投票站安排了射击和紧急疏散演习。
-美国俄亥俄州坎顿市的非裔男子弗兰克·泰森(Frank Schmidt)被警察逮捕后躺在地上死亡。他临死前说,“我无法呼吸”。据美国“警察暴力地图”网站统计,到5月底,美国警察在2024年已经杀害了500多人。
-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美国政府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结束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面对民众的强烈呼声,美国当局的回应是给抗议者贴上“反犹”的标签。
——在南韩首尔举行的所谓第三次“民主高峰会”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大谈“民主”。会场外,大批示威者举着“反对美国霸权”的标语,高喊“反对民主峰会”。
-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特朗普将再次对决,但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认为2024年总统大选将危及美国民主的未来。
……
“两个美国”和两个“风景”。“美式民主”充满了弊病和混乱,越来越暴露出这个帝国“中国长袍”里面的不堪。
当美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宣扬“美国民主”,鼓吹“民主反对专制”的同时,只有28%的美国成年人对美国的民主状况感到满意。今年年初的这一调查结果创下了盖洛普40年来民调中的最低值。
“美国不是民主国家。”《美国展望》杂志写道。
“美式民主”的反民主本质:“保证少数人的统治”
十九个州宣布脱离美国,美国联邦调查局解散,林肯纪念堂被炸,白宫沦陷...前不久上映的美国电影《内战》描绘了一个极其混乱的场景。
虽然内容是虚构的,但却呼应了现实中美国人的焦虑。《滚石》杂志说:“你可能会不小心把电影的未来设定误认为现在。”《大西洋月刊》写道:“在这个政治两极化的时代,这部电影引起了令人不安的共鸣。”
今年年初,共和党控制的得克萨斯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在移民和边境安全问题上的矛盾加剧,一度引发武装对抗。26个共和党控制的州政府公开反对民主党控制的联邦政府,唤醒了美国人的“内战记忆”。
2022年,《经济学人》和调查公司做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超过40%的受访美国人认为,未来10年美国可能会再次爆发内战。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诸多政治乱象,社会治理陷入困境,体制不畅,极端行为和混乱成为“常态”。哈佛大学政治学家丹尼尔·齐布拉特(Daniel Ziblatt)说,美国民主有“解体的迹象”。
“政治奇迹”频频发生,屡创美国历史:国会大厦第一次被抗议者“占领”,总统权力和平转移的传统第一次被打破;第一次连续两位总统被弹劾;众议院议长选举耗时一百多年来最长,当选的议长很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投票罢免的议长。在任总统的子女第一次被定罪;第一位前总统被判有罪,但仍在竞选总统...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呈现给人们的是“两个美国”:“黑人生活就是生活”运动与“白人至上”势力的剧烈碰撞;恶性枪击事件伴随着火爆的枪支销售,枪支管控和持枪阵营之间争斗不断;围绕堕胎权,自由派和保守派针锋相对;加沙冲突引发人道主义灾难,反战抗议浪潮席卷全美,仇恨犯罪数量大幅增加;大选在即,选举工作人员频繁面临威胁和骚扰...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副研究员布鲁斯·斯托克斯(Bruce Stokes)表示,如今,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比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大。美利坚合众国成了“分裂的美利坚之国”,实际上有“两个美国人”,他们已经在打仗了。
混乱的背后,是许多美国人对政治极化、贫富悬殊、美国梦破碎的愤怒。根据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近两年公布的数据,美国有379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6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超过65万人无家可归,毒品过量每年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枪支暴力每年导致约4.3万人死亡...
美国纽约无家可归的黑人乔丹·尼利(Jordan Neely)于2023年5月1日在地铁被白人丹尼尔·彭尼(Daniel Penny)勒死。彭妮在接受当地警方问询后于当天被释放,这引发了纽约持续的抗议活动。图为同年5月6日在纽约拍摄的抗议场景。新华社发(郭克摄)
然而,面对党派极化的政治乱象,根深蒂固的种族矛盾,难以弥合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公,通过“美式民主”制度产生的美国政府能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这就是民主的困境。美国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也找不到任何解决中国最迫切问题的方案。”大西洋理事会高级顾问哈兰·阿尔曼说。
美国一直鼓吹自己的“选举民主”模式是实现民主的“唯一可行途径”,是判断其他国家民主与否的标准。然而,美国总统并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选民实际上投票给一个由538名选举人组成的团体,他们几乎没有听说过这些选举人的名字,然后由这个团体投票给总统;政党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挑选”选民,把他们划分成蝾螈形状的奇怪选区,从而产生了一种被称为“杰里蝾螈”的政治怪现象;由于“赢家通吃”的规则,在过去的五次美国总统选举中,有两次获胜者获得的票数少于对手...
事实上,美国选民在投票时更容易被“唤醒”。他们花几分钟时间填写选票,然后投入投票箱。选举之后,选民进入了“休眠期”。很少有政客会因为不作为甚至渎职而被追究责任。即使这些政客在下次选举中因为失去选民支持而下台,新当选的政客通常也只是空有很多竞选承诺却不解决实际问题。
美国政治学家阿伦特·拉法特说:“不能回应民意的民主是无效的民主。”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对2020年大选中没有投票的选民进行的民意调查中,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投票与这个国家做出真正决定的方式关系不大。”皮尤研究中心去年9月的调查显示,只有16%的美国人信任联邦政府,接近70年来的最低点。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表示,一想到政治,他们总是或经常感到“疲惫”。他们用来形容美国政治的两个主要词汇是“分裂”和“腐败”。
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式民主”的反民主本质,即垄断资产阶级,它通过解散人民的力量来保护少数人的统治,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早在1891年,恩格斯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正是在美国,‘政治家’构成了人民中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特殊、更有力量的一部分。在这个国家,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都被一些把政治变成生意的人所操纵...这些人表面上是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在统治和掠夺人民。”
理论上,在“美式民主”的模式下,各方代表不同的群体议事和施政,从而实现“权力制衡”。但现实中,政客为了自身利益与特殊利益集团挂钩,充当资本的政治代理人。他们善于利用舆论分歧,甚至通过制造和强化这些分歧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这样的机制下,美国社会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严重的分歧,比如种族、移民、性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等。,它们不仅被撕裂成“两个美国”,甚至分裂成“支离破碎的美国”。正如匈牙利思想家卡尔·波拉尼所说,美国所谓的“去中心化”,就是把人民从主导经济生活的政治权力中分离出来。人民空有选举权,却始终无法与私有财产的大业主对抗。
美国民主的工具性本质:“他们只看到霸权”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北侧,有一座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争纪念雕像。从雕像向东望去,与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波托马克河对岸的国会大厦形成一条直线,将“美国民主”与对外战争串联起来。
雕像底座刻有海军陆战队自1775年独立战争以来参与的数十次军事行动的地点和时间,包括“海地1915-1934”。
1915年,在带领拉美走向“民主、自治、自由”的口号下,威尔逊政府开始了对海地长达近20年的军事占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以“维护民主”和“恢复稳定”为由,不断干涉海地内政。
1994年,海地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美国派出约2万名美军入侵海地,帮助阿里斯蒂德政府上台,代号“保卫民主”。此后,海地被迫按照美国的要求对外开放市场,以换取外部资金支持。长期在海地工作的美国记者兼作家迈克尔·德贝特指出,结果海地不得不从美国进口大米和其他农产品,农业受到严重打击。此后,大量失业青年加入帮派,犯罪率急剧上升。
[/H/]三十年后的2024年,海地局势再度动荡。“帮派袭击政府和公共设施”,“1500多人死于暴力活动”,“5万多人逃离首都”,“近一半人口陷入饥荒”...CNN报道称,“海地太子港呈现末日景象”。
历史证明,美国对海地一百多年的“输出民主”行动,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反而使这个作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的加勒比国家陷入长期动荡,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这正是我们种下的。”"是美国扼杀了海地的民主。"美国前驻海地大使詹姆斯·弗雷和弗吉尼亚大学海地问题专家罗伯特·法东都认为,美国的长期干涉与海地目前糟糕的局势密不可分。
海地的经历是美国在世界上强推“美式民主”所造成的恶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美国热衷于输出“美式民主”:或结伙挑起对抗,或干涉内政颠覆政权,或军事入侵滥杀无辜...事实上,“输出民主”已经成为虚伪的包装,成为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其实并不在乎一个国家是否民主,而是在乎它能否为美国霸权服务,为美国提供利益。“民主只是美国的花言巧语。他们只看到霸权。”
“美式民主”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就是在拉美推行“新门罗主义”,在欧亚大陆为“颜色革命”煽风点火,在西亚北非为“阿拉伯之春”推波助澜...
纽约时报曾美化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自马歇尔计划以来,美国推动美国民主、自由和革命的最重要计划,是美国在国外尝试过的最宏伟的事情之一。”但这场战争的结果是,20万到25万伊拉克平民死亡,其中1.6万多人被美军直接打死,100多万人无家可归。美军使用的贫铀弹等武器在伊拉克留下了长期的放射性污染,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民众癌症发病率急剧上升。
美国“民主输出”的受益者是谁?这是一个美国军事工业综合体。
去年10月20日,在一次关于巴以冲突和乌克兰危机的全国电视讲话中,拜登吹捧美国的军事工业:“就像二战时一样,今天,爱国的美国工人正在建设民主武库,为自由事业服务。”
这些词很熟悉。“民主军火库”是1940年时任总统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提出的动员口号。二战期间,美国各大军工企业都拿到了政府的大单,兵工厂满负荷生产。在战争的推动下,军火工业与政府紧密捆绑,军工复合体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由军队、军工企业、议员、学术机构和媒体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
这是2022年2月21日在DC华盛顿州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此后,军工复合体主导了美国的国家政策,“战争经济学”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乌克兰危机升级已拖延两年多,新一轮巴以冲突难以解决。然而,美国继续向乌克兰和以色列提供巨额军事援助。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持续的冲突符合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
今年4月20日,美国众议院批准了一项总额为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法案,其中对以色列的援助为141亿美元,对乌克兰的援助为600亿美元,实际上大部分都落入了美国军火商的口袋。2023年,美国军事装备出口额增长16%,达到创纪录的2380亿美元。
近日,一名美国老兵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指责美国政府的视频:“看看我们的政府,除了印钞票,它还通过收税或其他方式来偷我们的钱。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我为我们国家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因为这个国家根本不关心它挣扎的人民。”该视频已被播放数亿次,网民认为“她说出了数百万美国人的心声。”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哈顿(William Hatton)说,美国军工复合体发了大财,华盛顿最高政治层面不断给予“表扬”。营利的军火公司正在成为“人道主义灾难的帮凶”,这“根本不属于捍卫民主的范畴”。
美国民主的虚伪本质:“加剧全球民主危机”
1945年首次出版的《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几年后被改编成电影。但是,奥威尔不可能知道改编的电影其实是美国情报机构的“作品”,被用作反共宣传的工具。
奥威尔死于1950年,正值美苏冷战之初。奥威尔死后,美国情报局派人劝说他的遗孀卖掉《动物庄园》的版权,并出资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对故事进行大幅修改,使其符合美国的“普世价值观”。1954年,电影《动物庄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映庆典,“民主反对极权主义”的反共信息通过大银幕传向世界。直到1974年,中情局的秘密行动才被曝光。
70年后,类似的场景仍在上演。
今年3月,在由美国牵头的所谓第三次“民主峰会”开幕式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慷慨陈词:“当专制和压迫性政权利用技术破坏民主和人权时,我们需要确保技术能够维护和支持民主价值观和规范。”
把自己描绘成民主的灯塔,把对手放在民主的对立面,这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门罗主义提出于19世纪,将“共和民主”的美国与“专制腐朽”的欧洲对立起来,从而赶走了欧洲势力,将拉美变成了自己的后院。冷战期间,他在国际关系中炮制“民主与和平论”,拉拢其他国家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近年来,大肆渲染“民主反对威权”的叙事,给中俄等国扣上“威权”的帽子,试图拼凑所谓的“民主同盟”...本身就“民主赤字”严重的美国,将“美式民主”的虚假叙事渗透到外交政策中,为维护霸权、打压他国制造借口。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不断鼓吹“北约东扩是西方民主与俄罗斯威权主义的对抗”。事实上,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一度“转向西方”,采取全盘西化的激进经济改革措施,甚至寻求加入北约。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缘战略利益,维持北约的继续存在,确保对欧洲的持续控制,美国选择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威胁,不断从地缘层面加强包围。美国不仅推动北约不断东扩,使这一军事组织的边界逼近俄罗斯领土,还在俄罗斯周边国家策动“颜色革命”,利用所谓的“民主”叙事挑拨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经历了2004年和2014年的两次“颜色革命”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在恶化,最后发展成了对抗。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指出,美国及其盟友挑起乌克兰危机,在危机升级后仍以俄罗斯为借口,进一步推动北约东扩和民主扩张,并将危机升级归咎于俄罗斯。
召开“民主峰会”,策划“北约入亚”,鼓吹“脱钩断链”...在“民主反对威权”的虚假叙事下,美国试图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打着民主的旗号进行干涉、颠覆和侵略,严重破坏全球稳定和发展。民主的工具化和武器化本身就与民主精神背道而驰,更何况美国在国际关系中从未真正遵循过民主原则,总是打着“民主”的幌子制造分裂、挑起对抗,充分暴露了其虚伪和双重标准。
这是3月1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北约总部一角。新华社记者赵定震摄
马来西亚下议院前副议长翁诗杰表示,在谈论“美国民主”时,美国议员似乎更关心制定针对其他国家的立法,以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寻求美国人民的福祉。美国政府凭借“朋友或敌人”和“民主反对专制”等虚假叙事,将民主武器化,启动政权更迭,并将自己的民主模式强加于其他国家。
西班牙IE大学的学生发起了一场关于“美国民主”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民主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为其干涉主义和剥削辩护的替罪羊,本质上与民主无关。”
今年4月18日,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反对巴勒斯坦申请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资格的决议草案,再次站在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美国口头上支持“两国方案”,行动上却阻挠巴勒斯坦建国。这种双重标准的行为再次表明,美国才是“民主与和平”的最大障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的办公室称,美国的否决是“公然的侵略”...将该地区进一步推向深渊的边缘”。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美式民主”离真正的民主还很远。发表在《美国外交》双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从新皇冠到全球贸易规则,从气候变化到经济发展,美国正在积极阻挠世界上大多数民主国家的优先事项。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外交政策以民主的名义加剧了全球的民主危机,使美国的权力失去了合法性。”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马克思指出,封建专制国家的灭亡,代议制民主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资产阶级民主也制造了一个“民主骗局”,给予人民形式上的平等政治权利,却没有给予实质上的平等经济权利。只不过是“让被压迫者每隔几年决定一次谁在议会中代表和压制他们”。
据伊拉克大学新闻学教授Mohammad Jebouri说,美国自诩其民主模式是最好的,但事实是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民主制度。真正的民主应该摆脱资本的控制,永远不奴役人民,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当“美式民主”的袍子退去,不堪的帝国将无所遁形。(执笔记者:、朱瑞卿、刘品然、孙丁、刘健,参与记者:刘亚男、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