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银行板块继续上涨,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42只银行股中,有33只上涨。数据显示,截至昨日,申万银行板块今年以来涨幅达18.88%,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一。
今年以来,作为能够提供稳定分红的高分红品种,银行板块相对较高的股息率和避险意识持续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机构持续加仓银行股,基金重仓银行股的公募市值环比涨幅也超过29%。
国有银行股价再创新高。
自7月份以来,许多大型国有股票屡创新高。昨日,中国建设银行上涨2.99%,盘中创下7.61元/股的历史新高,位列42只银行股之首。此外,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银行的股价也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
2024年以来,银行股延续了之前的上涨趋势,在各个板块中表现突出。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累计涨幅达到18.8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资金流向方面,昨日银行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二。
从个股累计涨幅来看,截至昨日,南京银行以年内45.54%的涨幅领涨,成都银行以40.67%的涨幅位列第二。此外,交通银行、常熟银行等11家上市银行年内涨幅超过30%。年内累计涨幅超过20%的股票有20只,其中有六大国有银行上市。按照最新综合市值计算,六大国有银行总市值已达7.19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市值最高,达2.02万亿元。
该机构大幅增加了其在银行部门的头寸。
“国家队的增加,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扩容,保险OCI(其他综合收益)账户的配置,以及部分北上资金的回流,提振了银行板块。”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团队的研究报告认为,高分红策略在上半年得到强烈解读。在资金的催化下,银行板块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明显。
近年来,银行股一直是高分红的防御性投资策略的重要标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有20家上市银行动态股息率超过5%,其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4家银行股息率超过6%。此外,郑州银行以外的41只银行股2023年计划分红总额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
从资金面来看,“国家队”是增持银行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比如去年10月,汇金公司宣布半年内在二级市场增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今年4月,四大行相继公布增持进展。截至4月10日,* *汇金分别增持了2.87亿股、4.01亿股、3.3亿股和7145万股。按照日均收盘价计算,汇金此前增持约49亿元。
公募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增持了银行股。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银行标的市值约为111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约29.3%,超过同期申万银行指数18.73个百分点,显示有较大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 *汇金直接增持四大行外,“国家队”资金也持续增持ETF,作为指数主要权重的银行板块也有增量资金进入。
根据马鲲鹏团队的分析,在ETF扩容方面,权益类ETF的资产净值从年初的1.45万亿元增加到年中的1.82万亿元;与此同时,6月份调整了一批沪深指数样本股,包括交通银行、邮储、浙商银行、南京银行,转到了上交所。他认为,在ETF规模大幅增长和多家银行转移重要跟踪指数的推动下,资金的被动流入也是板块估值修复的重要原因。
利差仍有下行压力。
虽然银行股年内实现了较大涨幅,但从基本面来看,净息差持续收窄导致的业绩增速放缓也是行业普遍现象,银行业仍面临“捍卫息差”的压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平均息差为1.54%,较2023年末的1.69%进一步下降15个基点。
在息差稳定的预期下,商业银行继续通过减少高成本存款等措施控制负债成本。2023年大型国有银行三轮下调存款利率,部分中小银行跟进。同时,为缓解息差压力,监管层还主动引导银行取消存款“人工付息”,减少智能通知存款,调整协议存款利率,加速银行负债端利率压力下降。
近日,部分上市银行高管在股东大会上谈及息差压力。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毅透露,建行净息差继续好于可比同业,但全年仍有一定下行压力,预计降幅较上年有所收窄。招商银行行长王良预计,总体来看,今年银行净息差可能进一步下降,全年水平可能处于相对底部,进一步下降的幅度不大。
国信证券王坚团队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20年以来银行业绩增速下滑主要受净息差拖累。不过,该团队认为,2024年或本轮业绩低迷结束时,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仍处于低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