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在1月19日证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滕碧燕表示:“财务真实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财务造假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的‘毒瘤’。”
【/h/]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财务真实性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
【/h/]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证监会严格落实新证券法要求,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宜华生活、河南钻石、紫晶存储等影响恶劣的财务造假案件进行了严厉打击。,大大提高了违法成本,震慑作用更加明显,有效净化了市场生态。
【/h/]笔者认为,提高财务真实性的第一步是追究财务造假责任人的违法责任,让那些造假上市、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的公司或相关人员受到严厉打击。同时,上市公司财务审计要强化责任体系,切断相关责任人推卸责任的可能。
【/h/]以兴源环境为例,公司两年虚增收入3.59亿元。其中,财务总监孙颖因任职期间对所涉事项不够重视,未能保证其签署的年度报告中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被给予警告并罚款80万元。
【/h/]不同层面的监管不遗余力地塑造上市公司的财务真实性。1月19日晚间,上交所发布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0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新增内容包括“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落实严监管、强监管要求,明确财务造假及相关加重情节的处理标准”。
【/h/]此外,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中介机构造假行为,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的重要一步。在全面注册制下,中介机构的负担更重,责任更大。中介机构一旦成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帮凶”,将成为信息披露监管的最大障碍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绊脚石。对此,监管部门不仅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还加大了对违规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例如,2023年,一家中介机构因财务造假被处罚超过1亿元,并被暂停业务3个月。
【/h/]滕碧琰在前述发布会上还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案件的处罚力度,同时坚持“一案双查”原则,对不勤勉尽责的中介机构进行查处,坚决打破造假“生态圈”。
【/h/]在此,笔者建议,在打击金融诈骗的期限方面,应建立一种不受限制的追溯制度。只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无论过去多少年,都应该追究责任,而不是轻易翻过这一页。
【/h/]财务欺诈不仅会误导投资者,还会损害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因此,有必要加强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建立严格的财务报告制度,同时加大对财务造假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稳定、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h/](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