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马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紧扣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多次深入银行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从对接战略需求、挖掘潜力需求、开拓创新需求四个方面拓宽市场需求, 有助于缓解需求,有效促进信贷供求的良性循环,增强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共同成长计划”助力科技企业
马骏表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安徽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部门主动对接“白名单”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截至1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涉农贷款和基础设施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3%、17.1%和16.1%。
紧抓设立合肥科技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牵头相关部门制定了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共同成长计划’服务于具有‘五增’特征的科技企业。”马骏表示,“共同增长计划”增加了贷款期限、授信额度、利率弹性、企业价值和共享合作等内容。截至1月底,“共同成长计划”已为近8000家初创型、成长型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1001亿元。
48小时银行回复率从“17%”提高到“100%”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在局部地区的政策传导,增强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组织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建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时序调度机制。,持续释放稳增长的政策动能。
截至2023年末,安徽省再贷款再贴现余额1240.8亿元,累计兑付1852.6亿元;使用普惠小额贷款支持工具累计为法人机构提供奖励资金26.2亿元。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下,相关领域信贷稳步增长。截至1月末,安徽普惠肖伟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8%和18.2%,首次借款人数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与此同时,通过“让数字多跑路”,安徽省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升。马骏表示,安徽省推动安徽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升级,银行48小时响应率从最初的“17%”提高到目前的“100%”。为满足企业纾困需求,安徽省还实施了信贷权限下放和拒贷管理升级“双向改革”,引导银行将更多审批权限下放给基层网点,同时提高银行放贷效率。
加快《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
今年全国两会上,马骏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建议。
马骏表示,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是2003年修订的。历经20多年,* *银行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履约环境、政策目标和工具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再次加快修订,为打造“强势货币”和* *银行提供充分的法治保障。
在他看来,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是建设“强大银行”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中国特色现代银行体系作为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是建设“强大货币”的客观需要。* *银行是发行货币的银行,因此有必要在法律上完善基础货币供应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明确* *银行在监督和管理货币方面的职责、资源和行政处罚权。
“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客观需要。”马骏表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开始重新审视* *银行的功能定位,普遍从法律层面强化* *银行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能,突出* *银行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与微观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这在现行《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马骏建议,对《中国人民银行法》进行修改:一是明确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银行制度;二是机构改革后增加新职能;三是完善监督检查权限范围;四是优化违法处罚规定措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