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如何从基本安全到优雅从容?地平线余凯谈智能驾驶的“拟人化”目标

如何从基本安全到优雅从容?地平线余凯谈智能驾驶的“拟人化”目标

经济观察网记者刘晓林目前中国的智能驾驶水平如何?在3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4)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从经验的角度给出了判断。"目前感觉高阶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没有太大问题,安全性的实验数据实际上低于人驾驶的事故率。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到‘优雅不胆怯,从容坚定’。"

2023年我国汽车辅助驾驶装配率已超过50%。余凯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设备率向100%演进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高级别智能驾驶市场也在同步发展。2023年,20-30万元价格区间的高级别NOA(导航辅助驾驶,即高级别智能驾驶)的装备率也有所提升,行业呈现增长趋势。

但目前,高级智能驾驶仍存在诸多问题。余凯指出,一方面,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其在各种使用场景中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总的来说,消费者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它带来的价值。

余凯认为,智能驾驶系统应该尽快升级到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实现“优雅、坚定和冷静”的拟人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余凯传达了另一种观点,即智能驾驶系统的升级将是催化汽车行业核心技术-国产汽车操作系统的突破。杀手级应用”。

作为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已经手握30家主流车企的订单,成为奥迪股份公司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开发的合作伙伴。因此,余凯对该行业的理解通常被认为暗示着下一个技术趋势。

在2023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凯发表了著名的“自动驾驶十年后,仍将是L2+++,甚至连L3都达不到”“悲观主义”的结论,这成为智能驾驶技术将更加理性、更加关注用户真实需求的信号。那么,在今年的百人会上,余凯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拟人化”感兴趣。进化的焦点是否意味着它已被头部科技公司锁定?拟人化”智能算法正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热点?

高级智能驾驶的新目标:优雅而不怯懦。

余凯认为当前先进智能驾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速NOA系统成本高,不利于配置普及;同时受到地图使用和场景使用的限制;其次,使用场景仍然局限于高速和封闭的城市道路,例如高架桥和城市环线,实际上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可以接管。

余凯指出,就三层技术的使用价值而言,目前的高速NOA可以说已经用得很好,或者说刚刚达到用得好的阶段。但在NOA市区,“恐怕现在连房源都成了问题。"

& quot;目前,NOA在市区可以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超过市区的10倍。因此,NOA在城市地区到目前为止才刚刚开始。"余凯指出,目前,汽车公司正在争夺NOA的开放率和智能驾驶系统的接管率。这仅停留在可用的水平,但要达到让用户感觉良好的水平,需要满足非常复杂的要求。

此前,中国智能驾驶的技术发展一直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是场景覆盖大,但智能化水平低,二是追求无人驾驶,但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使用。随着高级智能驾驶装备率的提升,余凯认为智能驾驶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通向全场景的高级自动驾驶。这也是目前国内很多OEM正在追求的目标。

& quot;真正有竞争力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我们通过三个维度来看,第一个维度叫做标准场景通过率;第二是通勤效率,第三是拟人化。"余凯说,“优雅、坚定和冷静”是拟人系统的特征,也是地平线正在开发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的追求目标。

据悉,拟人智能算法也是华为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技术路径,目前已经在自主品牌车型上落地。通过AI的不断学习,让车辆越来越智能,正成为智能驾驶头部供应商选择的普遍技术思路。

据公开报道,早在201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Argo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启动了一项名为“学会在高冲突驾驶场景中稳步协商双向车道的使用”的项目,通过研究成果开发出一种新的算法,使自动驾驶汽车达到新的拟人化高度。

据透露,地平线目前正在建设一个高级别智能驾驶“样板间”——& quot;优雅不胆怯,冷静而坚定”的拟人化自动驾驶系统为基础。所谓“样板间”它是构建一个全栈式的软件解决方案。通过Tier1合作伙伴,该软件解决方案可以在关键车型上批量生产,并覆盖更多车型以提高交付效率。地平线仍然将自己定义为Tier2供应商,利用其完整的软件功能支持合作伙伴完成交付。

尽管未来十年可能仍难以达到L3级高级智能驾驶的商业化应用阶段,但围绕包括地平线在内的高级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竞争只快不慢。余凯也承认,高级别智能驾驶领域的“放量”对于地平线这样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是一件好事。"行业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余凯说。

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110款量产车型配备了地平线芯片。地平线已与国内几乎所有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并成为比亚迪和李公司最大的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去年年底,地平线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将在中国为大众车型开发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这为地平线打开了合资品牌的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在去年高级别自动驾驶市场份额划分中,英伟达以48.9%的份额排名第一,地平线以35.5%的份额排名第二,两强格局已经形成。在L2辅助驾驶市场(这是一个更传统的前视一体机标准),地平线去年的市场份额从上半年的第三位上升到全年的第二位,占23.7%,仅次于Mobileye。地平线、Mobileye和瑞萨基本占据了这一市场的最大份额。

余凯透露,今年第四季度,地平线将推出一款战略产品——征程6系列芯片。与之前的征程2、征程3和征程5都是单芯片不同,征程6将是一个家族系列,涵盖高端和中端,包括一体机前瞻机。更重要的是,地平线还推出了名为“纳什架构”的新一代芯片架构。其核心是处理高阶自动驾驶场景中复杂场景与周边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博弈。

& quot;通过由多个芯片组成的计算解决方案征程6,我们将能够首次为智能驾驶提供满足所有价位、所有场景、各种性价比和性能要求的完整解决方案。"余凯说。

& quot;黑仔”应用程序和世界级大型操作系统

余凯还指出,智能驾驶系统的升级将直接推动另一个重大课题——车辆操作系统的突破。星载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星载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下,车载操作系统是智能汽车软件架构的核心技术平台和神经中枢。从产业角度来看,它和汽车芯片一样,不仅决定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也是被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之一。

过去几年,从工业主管部门到汽车领域,都在呼吁加快开发统一的国产大操作系统。但由于其开发难度大、验证周期长,需要行业各方深度参与,目前仍未有实质性应用成果。

从技术路线来看,余凯指出,目前,在国内主流的智能电动汽车架构中,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仍属于两个独立的域控制器,配备两个独立的芯片。在大模型时代,未来智能座舱中的自动驾驶和人机交互将完全统一,并逐渐演变为以智能计算为核心、以智能计算架构和操作系统为中间平台来支持上述应用的状态。"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交互只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之一。"

余凯表示,从微软和苹果的最新技术趋势来看,软件和硬件的脱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计算架构和全新的操作系统可能会出现在中国。"过去的架构和操作系统是基于软件的,而现在是基于智能计算和数据流处理的。"

余凯指出,从一个操作系统制作一个操作系统通常不会取得真正的生态成功,但从一个垂直应用程序制作一个操作系统往往可以取得巨大成功。"比如Windows的office as,Android的GMS三件套。"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跳出技术思维,更多地考虑车载“大操作系统”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必须有“黑仔”的应用。

车载操作系统“黑仔”的应用是什么?余凯表示,在他之前发言的何等车企代表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汽车操作系统中,“黑仔”有两个应用,第一个是智能驾驶,第二个是大车型带来的全方位智能人机交互。地平线目前正在建设的“样板间”是运行“黑仔”应用程序的目标。

& quot;因此,我认为在中国智能汽车难得的产业发展窗口期,有很大机会创造出一家世界级的Windows、一家世界级的操作系统公司和一家世界级的芯片公司。"余凯认为,道路和目标已经越来越清晰。

目前,科技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也在开发自己的车载操作系统。其中,特斯拉采用Linux技术实现了车载操作系统的开发。百度、斑马、小米、小鹏、华为、吉利等企业都推出了相应的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生态。

统计数据显示,Android仍然牢牢占据着全球车辆的智能中枢。在2022年全球汽车操作系统中,安卓系统的总市场份额达到32.8%,位居全球第一;Linux和QNX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0%和14.0%;AGL的市场份额为13.7%。据全球知名IT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2年,到2028年,70%的汽车将使用Android汽车操作系统。目前,中国以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和人机交互能力的提升推动国产车载大型操作系统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