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少赚50亿!深陷价格战泥沼,北京奔驰“躺赢”时代彻底落幕

少赚50亿!深陷价格战泥沼,北京奔驰“躺赢”时代彻底落幕

2024年北京奔驰真的很着急吗?

在今年2月的亚布力论坛年会上,北京奔驰CEO段建军公开发言。一些车企依赖堆砌竞争,违反商业法律的堆砌竞争策略,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BAIC最近公布了北京奔驰的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北京奔驰2023年的营收为224.84亿欧元(约1764.13亿元人民币),领先于大多数车企。

从好的方面来看,北京奔驰仍然是头部豪华品牌。然而,在华丽的数据之下,一场危机正笼罩着北京奔驰。

2023年,北京奔驰累计销量为76.5万辆,在BBA排名第二。作为参考,北京奔驰2022年累计销量为75.39万辆。北京奔驰2023年和2022年的税后利润分别为29.99亿欧元和36.49亿欧元,同比下降17.81%。

经测算,北京奔驰去年净利润减少约50亿元。销量微增、利润大跌的背后,是北京奔驰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淖”——以价换量。

早在2023年初,就有传言称奔驰推出“11万元的巨额优惠”尽管人们发现这是一种营销噱头,需要满足多项条件才能享受优惠,但即使是奔驰c级等主力车型也不得不在毁灭性的降价潮下妥协,优惠幅度在5万至7.5万元之间波动。

也许梅赛德斯-奔驰等豪华品牌已经预料到轮圈会“降低价格”这只是一场阵雨,用不了多久就会“阳光明媚”。与预期相反,即使在一年后的今天,价格战不仅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回望2023年,当宝马和奥迪两大竞争对手相继推出优惠政策,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品牌产品推出大幅优惠时,在多方夹击下,奔驰如果不及时选择降价将失去市场份额,难以跻身一线豪华品牌行列。

降低价格,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守住“江山”然而,对于北京奔驰来说,随着价格战的继续,它花了几十年时间在中国建立的燃油车价格体系将崩溃。年前,我们走访了一些奔驰4S店,包括奔驰A级、C级、GLA和GLB,降幅普遍在10万元左右。似乎“不努力,你只能买到BBA & quot;这不再是一个笑话。

价格战看似极其危险,但它还不足以被称为梅赛德斯-奔驰,甚至是北京奔驰的“危机”这只是一个赚多赚少的问题。抛开百年奔驰不谈,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几乎只有北京奔驰享受到了汽车行业发展的红利期。

正如起亚杨红海之前所说:“你能负担得起中国市场吗?你当地的车企有资金实力玩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北京奔驰的“危机”不在今天,而在未来,那就是电气化。虽然梅赛德斯-奔驰是一个传统的豪华品牌,但在制定电气化计划时,它远比大多数车企更激进。

早在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就率先推出了首款纯电动汽车EQC。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提出“全电动化”战略,计划在9年内投资400亿欧元,并希望在2025年实现50%的纯电和插混销量。从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来看,奔驰遥不可及。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腾势和宝马在中国售价超过35万元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分别为22%和20%,而奔驰的占比仅为0.64%。此外,它应该是梅赛德斯-奔驰电气化的“先锋”EQC不仅没有为该品牌打开电气化的大门,反而出现了销量低迷,甚至因质量问题被网民称为“先锋”。工业废物”。

据市场反馈,奔驰的EQC已从早期的60万元降至24万元。但2023年累计销量仍不足200辆。为了挽救品牌形象,梅赛德斯-奔驰曾多次尝试“自救”,包括在EQA、EQB、EQE、EQS、EQE推出纯电动SUV等。,无一例外都失去了生命。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U8在2月份的销量为780辆,而同期梅赛德斯-奔驰EQS SUV的销量不到100辆。

从表面上看,奔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表现并不出色,但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它与众多合资品牌构建了国内燃油车价格体系,还是规则的“制定者”然而,在电动汽车时代几乎没有话语权。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百年“内燃机”,也将被“电机”一步步替代。

2019年,Xi安奔驰车主维权事件、奔驰EQC自燃新闻、奔驰E级断轴现象.....,每一条消息都是在向奔驰发出“警告”。

还是因为三尖星的光芒足以掩盖所有的负面新闻,再加上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奔驰并没有认真审视这个问题。即使在2023年,奔驰品牌在中国的召回次数也高达60次,涉及超66万辆汽车。

如今,国内汽车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新能源汽车正在蚕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传统汽车公司的销量被蔚来、小鹏、氪和特斯拉瓜分。种种迹象表明,奔驰躺赢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接受市场残酷竞争的洗礼才能生存下去。

视频号回顾:

往期精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