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新华时评丨美国兜售“中国产能过剩论” 盟友并不买账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题:兜售“中国产能过剩论”的美国盟友并不买账。

新华社记者樊宇

在美国主导下,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声明,再次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在最近对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产品征收关税后,美国迫不及待地拉拢盟友,试图通过组建“保护主义联盟”来遏制中国。美国出于一己私利,谎称“中国产能过剩”,背离客观事实和经济规律,与开放共赢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连其盟友和国内企业都不买账。

新华时评丨美国兜售“中国产能过剩论” 盟友并不买账-图1

这是4月24日在郑州汉港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新华社记者李佳楠摄

当前全球绿色产能需求远大于产量,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而言,绿色高质量产能不是过剩,而是明显不足。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着先进的生产能力。其发展机遇来自中国瞄准未来方向,顺应产业转型趋势,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其发展基础来自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优质丰富的人力资源,持续驱动力来自能够激发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充分市场竞争。正如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行长蔡所言,中国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布局早、投入大,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在全球市场都很有竞争力,不仅对中国国内市场如此,对全球市场也是如此,这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

美国先大规模加税,然后其盟友向中国施压,口头上喊着“产能过剩”。内心的焦虑其实是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竞争中的明显优势。为了打消其焦虑,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违反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的措施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同时还污蔑中国“扭曲市场”。归根结底,美国打着“产能过剩”的旗号打压其他国家的先进产业,以“公平竞争”为借口大搞保护主义,践踏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霸凌。

说到“非市场政策”,美国是产业补贴的“大户”。近年来,美国先后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并针对特定领域制定歧视性补贴政策,将欧洲和中国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产品排除在外,扭曲公平竞争,扰乱全球供应链,违反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世贸组织规则,其破坏公平贸易环境的做法遭到包括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批评。

尽管美国主张“统一战线”,但欧洲国家对此心知肚明,并有自己的立场。对于美国的这些做法,欧洲表达了对全球贸易对抗和分裂的担忧。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长吉安卡洛·吉奥格蒂警告说,在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后,全球商业面临“分裂”的风险。德国人肖尔茨在几天前的演讲中也强调了与中国贸易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西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有一半是由西方制造商自己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欧洲。“不应该忘记,欧洲制造商和一些美国制造商在中国市场非常成功,也向中国出售了大量在西方国家生产的汽车。”出席本次七国集团会议的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告诉记者,欧盟成员国绝不能削弱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贸易,因为“贸易战只有输家”,欧盟成员国不可能获胜。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长勒梅尔强调,中国是“我们的经济伙伴”,“我们必须绝对避免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因为这不符合美国、中国、欧洲或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利益”。

新华时评丨美国兜售“中国产能过剩论” 盟友并不买账-图2

这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拍摄的特斯拉Giga Shanghai(2023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即使在美国内部,也存在疑虑。美国前财政部长顾问史蒂文·拉特纳最近发表评论文章称,美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顽固使用提高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只会推高国内价格,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并危及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长。美国应该回到有200多年历史的比较优势理论。美国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明确反对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并指出“限制交易自由或扭曲市场是不可取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指出,美国应停止在对华贸易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美国的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在成本、质量和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国。美国应该认清现实,改变策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华莱士·威尔斯发表评论文章称,即使在十年前,如此大规模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电动汽车的保护主义看起来不像是旨在为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市场调整。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堵大墙,目的是从根本上阻止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进入美国。

历史一再证明,保护主义保护落后,失去未来。美国急于建立的“保护主义联盟”无法保护自己,只会破坏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短视和双重标准不仅不能解决其自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反而会将全球经济进一步拖入分裂和割裂的深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