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美2月18日电题: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记者孙毅
17日,总统致电祝贺第37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召开。* * *贺电中强调,过去一年,中非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成功举行。双方决定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现代化道路,共同为实现各自发展愿景创造良好环境。
这是2月17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拍摄的非盟峰会现场。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将于2024年举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团结合作。多哥总统福雷表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非洲和平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这使中国更加需要支持和加强非中合作。
新时代背景下,中非合作与时俱进、提质升级,前景更加广阔、前景更加光明。当前,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非洲也在加速向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美好愿景迈进。新形势下,中非携手为实现各自发展愿景创造良好环境、实现相互成就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去年8月,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行。会后,中国发布了《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帮助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训合作计划》三项倡议,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
多年来,中非合作在加快非洲大陆工业化进程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中埃TEDA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到吉布提国际自由贸易区,从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区到海信南非工业园区,从坦赞铁路到蒙内铁路,中国应非方要求积极分享发展经验,帮助非洲探索出一条自身工业化的有效道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在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中资企业搭建的移动支付平台为数千万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数字支付服务;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使许多非洲人足不出户就能在世界各地销售特产。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认为,中国一直与非洲保持着密切联系,是非洲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天然合作伙伴。
这是2023年8月10日在埃及苏伊士省拍摄的中埃TEDA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新华社记者严先凯摄
中非合作加快了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非洲国家减少了贫困。近十年来,中国在非洲建设了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惠及非洲国家100多万小农户。中国还将建设中非热带农业海外科技中心,建立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未来三年,中国将为非洲再培训1000名农业科技和管理人员。从莫桑比克的万宝莫桑农业园区到西非科特迪瓦的橡胶厂,中国企业在许多非洲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收获变成收入。加纳《洞察》执行主编本杰明·阿库福表示,相信非洲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将帮助更多非洲农民摆脱贫困,为非洲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多年来帮助非洲培养本土人才,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在埃及、科特迪瓦、吉布提等国,一个个“鲁班工坊”助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了一批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人才。中国企业还在许多非洲国家开展了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培训项目,为许多非洲青年提供了学习前沿技术和创业经验的机会,积极帮助非洲国家缩小数字鸿沟,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喀麦隆中等教育部中文教育省长杜迪对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表示赞赏,认为该计划不仅可以帮助非洲年轻人和学者提高个人能力,而且有助于在中国发展迅速的领域向非洲国家转让实质性技术。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始终与广大非洲国家并肩前行。中非合作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双方实现了互利发展,为推动各自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里姆庞表示,大量事实证明,中非合作是务实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将永远是非洲现代化道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根旺,膏旺。”中非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现代化道路,必将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美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