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一汽-大众技术开发试验体系走访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从40度的吐鲁番到零下30度的黑河,再到集中了全球最差道路的农安试验场,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00万公里,只为在上市前排除所有问题。张震表示,“一汽-大众有信心确保交付给用户的每一辆车都具有始终如一的高品质,其中一个核心原因是新车在上市前经历了高温、寒冷、高原、高湿、高腐、高山、沙尘等极端环境的考验。”"

“胜者强,胜者也强。”在多年打造的自主R&D能力支撑下,作为“杜兴”的一汽-大众持续赢得国内用户青睐,并能在车市跌宕起伏的2023年稳住市场规模,旗下三大品牌销量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展望2024年,“自力更生”的一汽-大众敢于让三大品牌同时加速“油电并举”战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

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一汽-大众技术开发试验体系走访

半年前(2023年7月),当我在新疆吐鲁番第一次见到丛时,记者曾开玩笑说:“每天晒足够多的日光浴已经把你晒黑了,令人羡慕。”半年后,当我们在黑河再次相见时,裹着军绿色棉大衣的脸颊已不再是那“令人羡慕的古铜色”。

作为一汽-大众汽车试验场的资深员工,丛早已习惯了自己肤色的变化。“吐鲁番最热的时候,太阳照在头上,车没事,人难免被晒伤;现在最冷的时候在黑河,全身捂得严严实实的,自然就白回来了。”

参观一汽-大众黑河寒冷地区试验场

“丛李鹏的测试团队,从40度的吐鲁番到零下30度的黑河,再到世界上最糟糕的道路集中的农安试验场,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00万公里,只为在上市前消除所有问题。一汽-大众汽车试验场经理张震自信地说:“一汽-大众有信心确保交付给用户的每一辆汽车都具有始终如一的高质量,其中一个核心原因是新车在上市前都经过了高温、寒冷、高原、高湿、高腐、山区和灰尘等极端环境的测试。"

冬天练三九,夏天练三天。

隆冬时节的黑河,冰雪交织、滴水成冰,最低气温在零下30度以下,极端气温甚至可达零下40度。这种极寒天气对当地人来说意味着彻底的“猫冬”;但对于调试人员来说,却是宣布开启新一轮冬季测试周期。

在一汽-大众,被称为“候鸟”的测试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于去年12月15日搬到黑河冬季试验场,并将在那里驻扎到今年3月15日。在这个为期三个月的冬季测试周期中,这群“候鸟”将利用黑河独特的天气气候条件,对每辆车进行3万公里寒区耐久试验,全面检验车辆在低温和复杂冰雪路况下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汽-大众汽车试验场经理张震

“一汽-大众黑河高寒地区试验场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扩建了陆域设施和冰上试验道路,形成了目前17.8平方公里的场地规模,是国内最大的寒区试验场。”张震直言,“作为整车及零部件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寒试验不仅需要恶劣的气候条件,更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撑。”

据车辆测试工程师邹伟介绍,一汽-大众黑河高寒测试场拥有ABS测试道路、下匝道道路、异响道路、涉水池道路、雪地动感广场、雪地稳定道路、冰面直道、高速升雪道、棋盘道、冰雪环道等十余种陆地和冰雪道路,集中了汽车使用中遇到的各种冬季路况和使用条件。

邹坤,车辆测试工程师

依托当地恶劣的环境,一汽-大众在黑河开展了整车气候耐久性试验,包括寒冷地区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ESC功能耐久性试验、整车功能气候适应性耐久性试验、寒冷地区整车异响耐久性试验等。,确保车辆在极寒环境下正常行驶。

以ESC在寒冷地区的特殊测试为例,测试工程师将模拟普通道路上积雪不干净的情况,使车辆在行驶时一个车轮在沥青路面上,另一个车轮在积雪路面上。在这种路况下,车辆踩刹车或油门非常容易失控。通过持续激活ABS、ASR、ESP、MSR等功能万余次,一汽-大众确保ESC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发挥最高效的作用,保障用户的行车安全。

此外,一汽-大众还将在黑河试验场进行包括发动机标定、ESC匹配、电驱动系统标定、转向系统匹配和底盘匹配在内的整车及系统匹配标定测试,以及包括空受控加热除霜、新能源汽车充放电、车辆涉水和雪地升降密封等在内的整车性能测试。

对于一汽-大众庞大的新车测试项目来说,这只是一款新车上市前测试工作的缩影。“除黑河寒区低温试验场外,一汽-大众还在农安、吐鲁番建立了常规综合试验场和高温干热试验基地。”张震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依靠这些被称为汽车“考场”的测试场所,一汽-大众可以打造出始终如一的高质量产品。"

张震还透露,“一汽-大众建立的试验场系统在行业中遥遥领先。这也让一汽-大众可以不遗余力地与其他车企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享测试场地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向外国公司开放,这不仅提高了道路和设备等测试资源的利用率,还为公司增加了新的创收渠道。”

自力更生、创新和转型

近年来,随着“新四化”浪潮的兴起,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原有的市场格局和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塑的挑战。面向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的新阶段,一汽-大众技术开发车辆开发部紧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目前正致力于构建满足全方位测试需求的场地和产品评价体系。

据悉,一汽-大众农安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升级改造方案已通过立项,现进入可研阶段。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系统在农安试验场的建成,一汽-大众将构建在传统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双重资源优势,从而充分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参观一汽-大众黑河寒冷地区试验场

正是基于技术开发部的实验体系,以“杜兴”自居的一汽-大众持续赢得国内用户青睐,并能在车市跌宕起伏的2023年稳住市场规模,旗下三大品牌销量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一汽-大众向终端用户交付超过19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8%,实现8.6%的市场份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05万辆,连续两年正增长;奥迪品牌终端销售69.82万辆(含进口车),占奥迪品牌全球销量的36.8%;捷达品牌终端销售16.2万辆,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

通过2023年的探索,一汽-大众形成了自力更生、创新转型的发展路线;展望2024年,一汽-大众将以“自强不息”作为年度关键词,继续走好合资合作2.0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胜者强,胜者也强。”凭借多年来打造的独立R&D能力,“自力更生”的一汽-大众敢于让旗下三大品牌在2024年加速“油电并举”战略。据报道,一汽-大众正在自主研发全新电动汽车,目前技术方案已基本确定;还将装载自研的混动系统,未来所有产品都将实现混动。具体车型方面,奥迪将推出A6 e-tron、Q6 e-tron等车型,其中奥迪Q6 e-tron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末迎来全球首发;捷达有望在2025年推出首款A级轿车纯电动产品。

在加快电动化和混动产品落地速度的同时,一汽-大众还将同步推进传统燃油车的更新迭代。其中,大众品牌将在2024年推出两款全新产品,而迈腾也将迎来全新产品换代;同时,“大众第二代黄金动力”1.5T Evo2发动机也将覆盖新歌和新山;捷达将推出改款后的VS5和VS7,以及一款全新的运动越野风格改款车型。从2024年底到2025年,捷达将进入产品之年,包括旗舰车型——基于最新大众平台标准开发的VS8和A+级轿车——VA5。

“辍学的人没有工作,耕田的人没有收获。”一汽-大众有信心在2024年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实现“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量的有效提升”,这背后是其多年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大力支持。当许多快速发展的品牌以两年研发一款新车、三年换代一款车型的速度占领市场时,一汽-大众仍以孤独的匠人精神努力打磨更可靠、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产品。合资“翘楚”一汽-大众的2024年继续值得期待!(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月月;图片由企业提供)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