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

订阅快手财经▲成为你的私人商学院。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图1

高校青椒,忙得隐蔽,穷得稳定。

作者:6千焦

来源:网易数字阅读(ID: datablog163)

说到大学教师,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神仙职业”的典范:社会地位高,福利好,自带寒暑假,比初中老师还舒服。

然而,并不是年轻的大学教师因为这样的好生活而被昵称为“青椒”。

他们不仅要正确地进行教学和研究,而且要时刻警惕“不升则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寒暑假要用来搞科研,就连周末也快没了。最后,当我看到薪水时,人们会觉得“奋斗是不值得的。”

高校任教的围城,外人说前途光明,“青椒”只想说“远走高飞”。

【h/]01

挤进高校越来越难了。

对许多博士来说,顺利毕业的最大动力是在高校教书和做科研。相比之下,大多数高校招聘教师,博士学历也是最基本的门槛。

曾经的医生,还是绝对的“稀缺资源”。2000年,中国的博士毕业生人数刚刚超过1万人。经过20多年的持续扩招,到2022年,博士毕业生人数已增至8.23万人【2】。

按理说,青年博士人才的数量与日俱增,高校的教职员工应该逐渐被“青春风暴”席卷,涌入更多的“青椒”,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但事实是,近年来“青椒”在高校中的比例并不高,反而越来越低。从2014年到2020年,我国高校34岁及以下教师人数减少了5.67万人,比例从37.79%下降到28.54%【3】【4】。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图2

可见高校每年吸收不了那么多“新鲜血液”。医生和大学招聘之间一直存在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大学教师的入职标准不断提高。

我们整理了20所高校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招聘需求,并对其词频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博士求职时不仅要考虑论文和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考虑毕业院校、博士后经历和海外学习情况。甚至硕士的学校水平也可以成为医生“优中选优”的一部分。

经过层层筛选,只有360度无死角的“六边形战士”才能笑到最后。难怪有人抱怨:

本来我是招博士的。我以为我在招院士是因为难度大。

而且,成为“六边形战士”的时间不能太长。大多数高校在招聘时都给出了“入职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标准,一些头部高校甚至卡在了32岁【5】。

他也三十多岁了。他的同学硕士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厂。虽然他担心被优化和裁员,但他至少赚了很多钱。而想要进入高校的博士们还在为“入职第一关”挠头。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图3

说像985、211这样的头部院校提高了入学要求是有道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今,35岁以下、博士学位和论文起步的趋势甚至已经吹到了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6】。

没有人能幸免于就业的打击。

【h/]02

如果你想上去,你可以去,青椒渡劫。

想“上岸”到心仪的大学很难,“青椒”的快乐也不会长久,因为留下来就是苦难的开始。

万恶之源是“非升即走”的用人制度:学校将临时聘用“青椒”6年,期间他们需要完成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各种KPI,通过晋升考核后才能获得长期聘用合同,否则将面临失业危机。

我们统计了社交平台上关于“上去还是离开”的讨论,发现“青椒”们谈论最多的是与考核挂钩的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

“青椒”一入职就要投身科研,论文、项目、基金、成果等与之密切相关的词汇出现频率很高。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图4

其中,“青椒”最麻烦的就是论文了。

如果你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和拒绝是唯一的途径,并且需要几年才能发表一些成果。因此,“青椒”们每天都要抢数据、跑实验、换模型、写论文,甚至春节也可能变成通宵达旦的工作日:

元旦那天,我七点钟去办公室准备论文,另一位同事从他的办公室出来。他一定在除夕夜彻夜未眠。

除了论文,基金的申请也是一道坎。“青椒”发展的关键是青年科学基金,它不仅被视为后续科研的进入门槛和启动资金,也是一些大学“晋升或离职”合同中直接规定的硬性指标之一。

但要成功申请青年科学基金并不容易。近五年来,其资助率不高于20%,医学方向甚至低至15%。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图5

例如,2023年“青基会”申请的项目总数超过13万个,但只有2万个项目成功获批,可见竞争之激烈【8】。许多“青椒”屡败屡战,编写n次“笔记本”应用程序已变得司空见惯:

我写了五遍,每次都熬通宵,交笔记本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快死了。

背上背着一堆科研指标的“青椒”们,不得不竭尽全力不做“行走”的群体,甚至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的科研时间。

一旦被“非升即走”的制度淘汰,35岁左右的年轻教师,上有老下有小,不仅重新找到工作,而且他们的子女可能不得不从小学转到高校附属学校【7】。

03

青椒干活多钱少。

除了繁重的科研任务,“青椒”还有教学和一些行政工作要承担,想方设法挤时间搞科研也是他们的一大难题。

其中,教学堪称“青椒”的时间杀手。当高校青年教师被问及日常工作中的时间分配时,超三成教师表示教学时间较多,科研时间较少【8】。

也有许多“青椒”热衷于教育,备课到后半夜。然而,当他们上课时,他们发现台下所有的学生都在低头玩手机,当他们遇到监督者时,他们也被批评缺乏课堂互动。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科研教学也没做好。

此外,行政工作也是许多青椒不得不接手的烫手山芋:会议记录、实验室采购、兼职班主任...它就像一个“垃圾桶”。

网上学术会议的时候,部门领导让我负责把与会专家的截图做得好看一点。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图6

此外,“青椒”的日常生活可能包括照顾新生儿和维护学术界的关系...无数无形的事务叠加在一起,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工作节奏赶上了“996”。

然而,大厂“996”的员工至少有高薪可以弥补,许多高校的“青椒”纯粹是用爱发电。2019年,一项针对5188名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青椒”月薪低于1万元【8】。

高校教师的工资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补贴、基本绩效和激励绩效。另一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一项关于高校教师工资的调查显示,作为保障工资的基本工资所占比例非常低,仅占月薪的30.2%,而由教龄津贴、租房津贴和公积金组成的津补贴仅占8.25%【9】。

真正决定薪酬水平的是基本绩效和年终激励绩效。基本绩效主要包括岗位津贴,通常与职称挂钩【9】。要想获得更高的职称,“青椒”必须先晋升,而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科研。

“青椒”在学术积累上无法与老教师竞争,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从事教学和行政工作,因此他们没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而科研产出低,年底激励绩效会大打折扣【9】,甚至老教师年底绩效奖金可能不到三分之一【10】。

中国家长最爱的铁饭碗,博士都干不动了-图7

有个“青椒”在社交平台上只有五六千条工资条,我不禁感慨:

5000元可能请不到住家保姆,但可以请到名牌大学毕业的医生。

可以说,忙是隐藏的,穷是稳定的,这几乎已经成为“青椒”们心照不宣的普遍情况。

从对钱多事少的渴望到钱少事多的现实,很多松口的青椒只想熬过“非升即走”,考个副教授。但是即使你获得了副教授,评估也不会消失,压力仍然会随之而来。

更何况副教授之后还有教授,教授之上还有“长江学者”、“全国杰青”等头衔...你还是要反复写论文、申请项目、做项目,向上内卷的程度无疑只会增加。

你要这样努力,本质就像一个学医的网友说的:

年龄越大越受欢迎,这意味着你老了可能受欢迎,但你年轻时肯定不会受欢迎。

快刀财经已入驻:36Kr、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生意社、趣头条、劈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搜狐传媒、凤凰网等。

快速融资

社区|内容|联系|商学院

商业快速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欲望中心。关注互联网和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信息丰富和态度,加入我们并拥有你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区电商、风险投资和知识收费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