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财经调查》)中国是轮胎生产大国。2023年,我国汽车轮胎总产量7.86亿条,同比增长17.8%。在新轮胎不断投入市场的同时,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轮胎。废旧轮胎的主要成分是橡胶,轮胎翻新是国际公认的轮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首选。中国轮胎翻新行业的一线现状如何?
两三个人撑起一个小作坊。
回收轮胎全凭经验,隐患多。
在驻马店,记者找到了一家从事轮胎翻新的作坊,院子里堆放着各种大规格的废旧轮胎。
老板带记者去了一个村子。一到村口,就看到回收废旧轮胎的牌子。
记者跟随老板走进车间,地上凌乱不堪,到处都是橡胶灰尘和碎屑。据老板介绍,这些旧轮胎是用来翻新的。
根据轮胎翻新技术国家标准,在轮胎翻新前的轮胎选择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设备对要翻新的轮胎进行检测和评估。
但是在这个小作坊里,老板回答:不能用的轮胎,回来就不要用了,就靠行业经验。
在车间里,记者看到了两台坦克形状的设备,这是轮胎翻新的核心设备。老板告诉记者,将旧轮胎用多层橡胶包裹起来,放入这种特定的密闭设备中进行加压加热,即硫化,重新制作轮胎花纹。
老板说小作坊做轮胎翻新很有必要。硫化罐、研磨机和用于压实胎面橡胶的压机是必需的。算下来15万左右,三五个人就成立一个轮胎翻新作坊,生产成本比正规轮胎翻新厂家低很多。
记者了解到,在小作坊的轮胎翻新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全包式翻新法,称为“松模”,另一种称为“双胎”翻新。两者都存在安全隐患。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轮胎翻新车间,连基本的质检设备都没有。这里最常听到的关键词是“凭手”和“凭经验”。
轮胎翻新小作坊老板:正常的新轮胎有1%到2%的次品,翻新的次品更高。毕竟我们车间不是很正规。
据了解,正规厂家在销售翻新轮胎时,一般会向买家出具轮胎出厂检验报告。将在轮胎上标注生产厂家和合格标识码,建立可追溯的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保证翻新轮胎的出厂质量和售后服务。此外,根据国家标准,翻新轮胎应当有“翻新”字样,还应当注明翻新次数和翻新批号。
但小作坊的翻新轮胎上却没有这种标志,小作坊流出的不合格翻新轮胎加剧了车辆的安全风险。
正规轮胎翻新已陷入“冰点”
80%的产能闲置。
从事轮胎翻新的正规企业告诉记者,他们的翻新工艺非常复杂。“人工检查”的第一道工序分为七个步骤,符合标准的将进入下一道工序。
人工检查:根据轮胎翻新国家技术标准,初步选择具有翻新价值的轮胎,淘汰明显不符合要求的。
机器检查:设备检测牙冠上肉眼无法发现的微小钉孔。
探伤:胴体经x光机检查。
只有检查旧轮胎中的所有损伤,才能判断哪些轮胎可以翻新,才能保证在后续的翻新中修复所有的损伤。隐藏的伤害一旦被遗漏,就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就是打磨工序。打磨完成后,用机器压住中间的垫胶,加热把胶挤到打磨好的轮胎胎面上,然后开始铺胎面胶,也就是把新的胎面紧紧地压在轮胎上。最后送入硫化罐进行硫化。
然而记者发现,这家企业一次可以装22个轮胎硫化罐,却只能推一个轮胎。企业负责人解释,这条轮胎翻新生产线是十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套设备价值六百多万元。但最近生意太少,生产线严重吃不饱。
偌大的车间里,还有一条生产线,布满灰尘,似乎闲置了很久。
郑州某汽车轮胎企业副总经理韩清福:2023年翻新1万多件,相当于80%的产能闲置。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9年进入翻新行业以来,公司的轮胎翻新业务可以说是处于最低谷期。
郑州某汽车轮胎企业董事长张秀丽:在冰点,至今没有翻新胎体,所以产量一直在下降。
中国轮胎回收协会会长李维东告诉记者,轮胎翻新企业郑州目前的困境是整个轮胎翻新行业的一个缩影。
中国轮胎循环经济利用协会会长李维东:我们国家的汽车行业这几年一直在稳步增长,轮胎越来越多,废轮胎也越来越多。然而,据我们行业的不完全统计,轮胎翻新的数量在逐年减少。
事实上,2009年1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2017年和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特别强调将包括废轮胎在内的资源回收基地建设纳入城市规划。2020年,工信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轮胎回收翻新行业进行引导和规范。
此外,《工程机械用翻新轮胎》和《载重汽车用翻新轮胎》国家标准也已正式实施。
中国轮胎循环经济利用协会会长李维东:橡胶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资源,翻新是对这种战略资源最好的节约。
“一次性轮胎”充斥市场。
行业呼唤新国标。
轮胎定期翻新不仅经济环保,而且政策鼓励。但是为什么轮胎翻新行业产值逐年下降?
中国轮胎回收经济利用协会会长李维东:很多新轮胎不是翻新的,而是一次性的。制造时没有翻新性能,翻新轮胎供应量很少。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一些小作坊,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郑州某汽车轮胎企业董事长张秀丽:社会平均翻新率不到5%,想想这个差距。
今年以来,很多新轮胎厂商的销量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营收增长。换句话说,大部分国产轮胎还没有走出“低价续命”的生存环境。新轮胎价格越来越低,也挤压了翻新轮胎的生存空间。此外,翻新轮胎的成本一直由人控制,胎面胶、中垫胶等生产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大多依赖进口。
杭州这家企业2013年实现原材料全部自主研发生产后,每条翻新轮胎的原材料成本可节省100元左右。2019年至2023年,他们的轮胎翻新量分别为1.7万、1.9万、2万、2.2万和2.5万。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轮胎翻新业务的产值很小。
采访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促进轮胎翻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打击小作坊,规范轮胎翻新市场,也需要确定相应的标准,确保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新轮胎使用后能够达到翻新条件。
杭州某橡胶集团董事长沈:现在新轮胎的翻新率在下降,因为轮胎便宜了,变成了一次性轮胎。现在改造的现状要综合发力。
中国轮胎回收经济利用协会会长李维东:国家在制造新轮胎时,应该设定可以翻新的指标。如果达不到这个强制性标准,新轮胎就会不合格,这对翻新轮胎会有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