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万亿中原银行“挂倒挡”

万亿中原银行“挂倒挡”-图1

多年高速前行的中原银行,一不小心挂上了“倒档”。

5月30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原银行发布股东大会通知,将于6月21日召开股东大会。同时公布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各项议案,包括2023年度财务报表和2024年度财务预算。

2024年的财政预算被认为是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但这份工作计划对今年多项经营指标做了全面的下降计划。

根据中原银行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2024年财务预算报告,规模、效率、质量指标均出现绝对数下降。

对比集团口径数据,2024年总资产预计为13200亿元,低于2023年末的13464亿元。

效益指标上,预计2024年集团净利润将达到25.87亿元,较2023年的净利润32.06亿元下降近20%。

质量指标方面,2024年末不良率控制在2.25%以内,比2023年2.04%的不良率差。

在部分投资者看来,提交股东大会的整体恶化的财务预算是否“烂”了?还是面对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挑战,管理层更加务实?

金通社注意到,其实在2023年,中原银行已经交出了一份净利润下滑、增幅不佳的成绩单。而且2023年也不会分红。

截至2023年末,中原银行实现净利润32.06亿元,同比下降16.2%。此外,该行的净息差大幅收窄。2023年财报报告期内,该行净利润率由上年的1.89%下降至2023年的1.56%,下降0.33个百分点;净收益率由2.06%降至1.73%,下降0.33个百分点。

对此,该行解释称,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在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引导下,市场利率普遍下降,投融资业务收益率下降;二是贷款市场牌价(LPR)下行、国家让利政策实施等因素导致贷款收益率下降。

2023年不仅净利润减少,中原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余额144.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3亿元;不良贷款率2.04%,较去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54.06%,较去年末下降3.02个百分点。

如果说2023年财务指标有好消息,那就是中原银行资产规模1.35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97.10亿元,增长1.5%;实现营业收入261.83亿元,增长2.2%。

不过,这两个被认为是好消息的指标,2024年可能不再,资产规模有望下降,而收益计划指标并未披露。

2024年是中原银行新管理层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完整财年。虽然外部环境具有挑战性,但在制定计划时完全降低规模、效率和质量的预算指标是相当不寻常的。

2023年4月,中原银行掌门人换人,郭浩接替许靳诺执掌这家万亿级上市城商行。2024年2月,许被调查。至此,中原银行已连续两任董事长落马。

中原银行新任掌门人郭浩出生于1974年6月,履历横跨政府和金融两大领域。他是经济学博士。他曾在国家开发银行和北京国资委工作。2008年10月调任河南,历任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副主任、省金融办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从2018年1月起,郭浩担任鹤壁市市长,直至在中原银行履新。

新任行长刘凯,1971年3月出生,1993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央行河南分行、郑州中心支行工作。历任央行郑州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央行安阳中心支行行长、央行金融市场部主任助理。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刘凯任河南省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2014年加入中原银行,历任该行副行长、行长。

中原银行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分行覆盖全省的省级法人银行。2017年7月19日,中原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5月,经监管部门批准,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正式吸收合并,成为万亿上市城商行。

截至5月30日,中原银行股价收于0.36港元,市净率仅为0.15港元,市值132亿港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