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行业低迷时期保持战略耐心 技术创新迈入“无人区”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行业低迷时期保持战略耐心 技术创新迈入“无人区”-图1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行业低迷时期保持战略耐心 技术创新迈入“无人区”-图2

回归a股两周年之际,晶科能源(688223)董事长李仙德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就当前市场热点交换意见。

去年以来,a股光伏板块持续大幅下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在采访中,李仙德多次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在战略上需要坚持和耐心。“每次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战略都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我们不会因为市场的个别意见或短期股价变化而影响策略的执行。”

本轮产能出清。

将比预期更快。

如何走出当前产能过剩阶段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李仙德认为这一轮产能淘汰可能比行业想象的要快。一方面,正如2017-2018年多晶产能被迅速淘汰一样,2023年不盈利的产能将难以为继,并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被迅速淘汰。“我指的是一些没有竞争力的生产能力”。

李仙德还提到,没有市场能力和持续启动能力的生产能力将很快被淘汰,特别是因为光伏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生产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光伏行业需要不断提高效率,李仙德认为没有持续投资能力的产能将很快被淘汰。他以荆轲为例。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6%,到2024年底将提高到26.5%。光伏组件的功率也在600W W以上。如果一个参与者的生产能力无法达到这样的效率和功率,它将没有竞争力。

近两三年来,除了头部企业大幅扩产外,行业还涌入了大量跨界厂商。这轮行业洗牌后,跨界厂商的命运如何?

李仙德认为,光伏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行业,主要体现在市场的起伏、快速的技术迭代和全球贸易争端,这需要全球化的能力。“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专业和专注。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做光伏跨界,但我没有看到很多成功的案例。我认为熬过这几轮波动的企业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未来的竞争将在这些头部企业之间展开。”

近日,光伏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陆续发布。由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大幅下跌,许多公司的业绩不及预期,股价暴跌成为最直接的表现。

对此,李仙德告诉记者,第一季度本身就是光伏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期,叠加价格下跌因素,现在肯定是行业最糟糕的时期。

“由于恐慌情绪,2024年第一季度的市场需求将低于2023年第四季度,但价格下跌改善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2024年的市场需求仍然乐观,与2023年相比将增长20%。”对于清理产能的速度,李仙德判断第一季度可能是行业中最低的,而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经营状况较为乐观,但他也建议从业者仍应未雨绸缪。

组件价格将回到

合理利润水平

如上所述,产品价格下降是当前光伏市场不可回避的话题。在近期的央企组件招标中,部分企业甚至报出了0.8元/W左右的低价。

李仙德认为,按照这个价格,零部件业务肯定不会赚钱,甚至会亏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2023年1月至11月的招标中,晶科能源始终排名行业前三,但到了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几乎没有新的中标项目。

“在市场降价的过程中,在这样一个非理性的市场中,晶科能源仍然非常理性和谨慎。”对此,李仙德解释说,不能说某个企业一味压低价格。正是基于去年对市场的判断,晶科能源在最近两个月没有参与恶性竞争。

李仙德对当前价格水平下订单的持续性不乐观,晶科能源不会在当前价格水平下抢订单。相应地,产业链的价格水平将在第二和第三季度进行调整。

关于组件价格反弹的力度,李仙德认为将调整到合理的利润水平,这可能是未来两三个季度的趋势,但第一季度肯定很差。他表示,由于产能利用率下降非常快,会造成很多企业恐慌,很多企业对未来供应链的价格判断不理性,所以才会出现现在的报价,现在签订的订单价格肯定会在未来的交付过程中对相关企业形成负担。

平衡的能力建设

和降低负债率

在谈到近年来光伏企业在海外建厂的背景时,李仙德表示,首先,由于美国201、301等法案以及一些国家的双反法案,光伏制造商需要在第三国建厂才能进入美国和其他市场。“我们在海外建厂,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地缘政治,其次是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竞争力,这主要与成本有关,第三是货币政策的变化。”

关于美国市场,李仙德坦言,由于一些针对性的因素,晶科能源在2022年和2023年的表现不佳,但仍对2024年美国市场的表现持乐观态度他表示,“晶科能源在美国的出货量将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晶科顺利进入美国市场,晶科能源也是唯一一家符合反规避调查的中国光伏企业。”

在其他市场,晶科能源2023年在中东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0%以上,李仙德认为2024年中东市场需求仍将大幅增长。至于欧洲市场,库存是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当零部件价格下跌时,客户的提货意愿不强,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需求。在最近的红海事件后,欧洲库存继续下降。“总体来看,虽然行业压力很大,但晶科能源2024年的出货量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大幅提升。”

关于能力建设,李仙德还提到了晶科能源降低负债率的考虑。在他看来,这是晶科能源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特别是从2024年全年来看,晶科能源将非常明确和战略性地降低资产负债率。“晶科能源的负债率在2023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未来每个季度都有继续降低的计划。我们将在盈利和扩张之间找到平衡,以持续降低公司的负债率。”

据悉,在此背景下,晶科能源几乎停止了所有投资计划,仅保留了在山西的大型基地建设和在越南的一个项目投资。李仙德说,越南的投资主要针对美国市场,因为那里有订单,而且有明确的需求;山西基地的建设代表了未来的制造趋势。这个行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模式创新,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完成它。

“虽然现在市场面临一些产能过剩的挑战,但在山西和越南的产能建设将为晶科能源未来提高行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不会因为山西的投资而增加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可以实现平衡,确保资产负债率的下降。”李仙德说。

技术创新

进入“无人区”

在采访中,李仙德介绍,晶科目前拥有2000多个R&D团队,2022年在R&D的投资超过50亿元,2023年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专注于某一领域,但由于技术已经进入‘无人区’,R&D团队将跟进所有技术路线。”

“Topcon、HJT、BC和钙钛矿未来都将由该公司覆盖。”晶科能源是第一家押注TOPCon的头部企业。李仙德介绍说,该公司的TOPCon产品与其他企业相比,每瓦将有1美分至2美分的成本优势;同时,与其他头部企业相比,公司TOPCon的效率也有一两个档位的优势。“如此细微的差距,基于规模原因、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成本在业绩上被放大了。”

在谈到其他技术路线时,李仙德认为HJT技术本身没有问题,但从产业化进展来看,TOPCon已经跑得很快了,特别是TOPCon的效率到今年年底将达到26.5%,与HJT相比非常小,但HJT仍然面临成本压力,在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背景下,HJT可能很难有机会。

李仙德认为晶体硅电池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是TBC与TOPCon和BC的结合。“BC技术使电池背面的栅线。其实TOPCon也可以和BC技术叠加,但是BC最大的问题就是双面率不高。因此,在细分市场,尤其是屋顶领域,BC将依靠其积极的高效率优势获得一些机会。”

至于钙钛矿,李仙德介绍,晶科能源也在钙钛矿技术上投入巨资,将TOPCon堆叠钙钛矿的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32.33%,但衰减只能持续6000小时。“从目前来看,钙钛矿形成足够产能并参与市场竞争的周期可能比预期更长。业界会认为钙钛矿电池将在三年内形成规模,但公司认为可能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市场竞争和逐步推广。”

李仙德还提到了晶科能源的专利布局。据悉,该公司已申请了3500多项专利,并已获得2000多项专利,尤其是在TOPCon领域,该公司拥有大部分专利。“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我们必须尊重知识产权,这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专利问题可以通过授权、购买和交换等多种方式解决,而不是逃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