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五大上市险企1月份保费收入变化有喜有忧 财险实现“开门红” 人身险同比下降

保险业对“开门红”的渴望部分下降空。截至2月21日,前五大a股上市险企今年1月保费收入(原保险保费,下同)悉数亮相。整体来看,五大保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505.9亿元,同比下降2.58%。不过,财产险业务实现“开门红”,人身险业务同比下滑。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寿险保费增长仍面临诸多抑制因素,但也存在结构性机遇。预计全年整体复苏步伐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财产险保费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但也面临车险平均保费下降等挑战。

五大上市险企1月份保费收入变化有喜有忧 财险实现“开门红” 人身险同比下降

人身险保费收入“一升四降”

1月是寿险公司每年“开门红”最重要的时间,保险公司在此期间取得的成绩也备受业内关注。

从前五大a股上市险企来看,1月,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约2066亿元,同比增长2.2%;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1377.5亿元,同比下降1.4%;中国人保取得保费收入约1060.3亿元,同比下降5.5%;中国太保实现保费收入703.2亿元,同比下降7.5%;新华人寿实现保费收入298.9亿元,同比下降15%。

在五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中国PICC和中国太保由集团上市,而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仅从事人身保险业务。上市险企1月保费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人身险业务。具体来看,1月五大上市险企人身险保费收入达4123.6亿元,同比下降4.6%,其中仅中国人寿保费同比增长,其他四家均同比下降。财险保费收入方面,中国平安、中国PICC和中国太保旗下财险公司(分别为平安财险、PICC财险和太保财险)均实现同比增长。

1月份人身险保费整体承压。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葛宇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银保渠道实施“报银一体化”,保险公司不得大幅预收款。因此,新单保费大幅下降。

据了解,今年1月多家银行的产品开始严格销售,往年提前收取保费的现象不再。此外,许多银行在去年12月下旬仍未确定产品信息,银行网点也没有产品出售。部分上市险企主动调整策略,年度计划较为稳健,与2023年初高举高打的策略明显不同。

其次,近年来新单期险保费仍承压,部分上市险企续保保费增速承压,拖累总保费增长。

结构性机会将促进复苏。

展望今年上半年人身险行业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认为,挑战不小,但也存在结构性机遇。保费短期同比下降不会影响行业整体复苏。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金舟表示,今年上半年寿险业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为了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资本补充的压力仍在加大;二是资本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本水平构成压力;三是行业需要在“报银融合”的监管背景下寻求规范发展的新模式。

但金舟表示,中国仍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寿险市场。随着* *金融工作会议和* *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的逐步落实,金融监管推动了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具体措施的落实,行业在经历阵痛后将走向高质量发展。

葛宇翔认为,上半年行业的压力主要来自新产品下客户需求端的释放。同时,全渠道“报银一体化”的监管要求对供给端提出了挑战,机会来自于潜在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特别是考虑到2月份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超预期大幅下调,这也拉开了保险产品负债的空区间。

与此同时,从不同渠道来看,上市险企个险业绩在“开门红”期间表现稳定,新订单和新价值增速较为平稳。2月可能因春节错位而承压,但全年复苏步伐不受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原副主任朱盛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寿险存在结构性机会,但增速将放缓。居民在资产配置中保值避险的需求增加,保险可以提供确定性保障。通过与万能险账户相结合,开发分红险,将固定保障与浮动收益相结合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一些家庭财富配置将一些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保险资产,这为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结构性机会。但由于去年寿险保费收入基数较高,2024年整体增速将放缓,上半年更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CPIC财险增速排名第一。

从上市保险公司的财险业务来看,PICC P&C保险、平安财险和CPIC财险1月份保费均实现正增长。整体来看,CPIC财险的增速排名第一。

具体来看,1月份,CPIC财险实现保费收入253.93亿元,同比增长8.9%;PICC P&C保险实现保费收入628.28亿元,同比增长2.7%;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24.3亿元,同比增长1.1%。

葛宇翔认为,财险整体发展平稳,主要得益于财险自身保费收入增长的相对稳定释放。其中,车险属于刚需,受外部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平均车险保费仍面临一定压力;非车险具有季节性特征,年初往往是保单业务确认保费的窗口期。

在朱看来,预计财产险将保持平稳增长。一方面,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保持稳步增长,车险是刚需。车险综合改革压力释放后,有利于保持保费稳定增长。同时,近年来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推动了新能源车险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财险公司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非车险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成为财险业务的重要支柱。未来财险业务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非车险业务有望持续增长。车险和非车险业务的双轮驱动将推动财险业务在2024年保持稳健增长。但由于竞争加剧,车险市场面临综合成本率上升的压力,而非车险市场则面临业务获客成本高企的压力。保险公司必须提高经营效率,进一步优化费用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