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图1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图2

“民富”绝对是2023年温州的年度标签。

先说“财富”。初步核算,2023年温州地区生产总值8730.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9个百分点。

其名义增速高达8.03%,不仅是全省增速冠军,在全国GDP30强中也排名第一。

此外,温州的这一增长率是基于其上调2022年GDP的最终核数据。

先说“人”。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浙江省主要人口数据公报》,2023年末,温州常住人口976.1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8.2万人,仅次于杭州,居全省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宁波的0.3万人。

数据显示,2023年温州新增各类人才22万余人,引进大学生12.9万人,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8人,创历史新高。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温州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温州模式”同台竞技,“温州人”成为“有钱人”的代名词。

然而,自2001年以来,温州经济不时受到现实和资本投机盛行的影响。它一度陷入沉寂,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默默努力的温州终于再次崛起,吹响冲刺“双万”城市的冲锋号。

春天的故事往往来自冬天的酝酿。温州近年来做出了哪些改变来重拾上升趋势?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图3

自觉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是温州近年来的首要任务。

为此,温州先后制定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产业链长制“十个一”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振兴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专注于你的精力,你会有所收获。201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温州GDP的比重为39.4%,到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1.3%。

同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017年的40.5%下降到2023年的38.3%;浙江省的数据也从43.4%下降到41.1%。

从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可见温州正在“逆势”中增加国民经济的“真”含量。

2023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收入达7432.5亿,连续超越湖州、金华,位居全省第五。

比例提高了,规模上去了,效益也明显提高了。2023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5亿元,同比增长10.7%。与4.9%的营收增长率相比,表明温州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成绩确实值得称赞。要知道,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6858.3亿元,下降2.3%;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906亿元,下降0.3%。

第二点是更加热爱民营经济。

自改革开放后张华梅领到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以来,如今温州共有个体工商户98.16万户,相当于近10个人中就有一个个体工商户;从全市注册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41.26万户,其中90%以上与人民群众有关,到民营企业占全市百强企业的80%...可以说,民营经济一直是温州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民营经济呈现“56789”的特征,而温州民营经济呈现“99999”的特征,即民营企业占比、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工业增加值占比、从业人员占比、税收占比均超过90%。

可见温州经济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好,温州的经济就会好。如果民营经济受挫,温州经济将步履蹒跚。

2018年12月29日,温州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温州民营企业家节”,这是地方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确定的首个“民营企业家节”。

在2023年温州民营企业家节上,温州发布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除全面承接和落实全省“民营经济32条”外,细化195项任务清单,巩固提升一批具有温州认可度的改革成果,创新探索一批全省首创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温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619.8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民营工业主导作用增强,民营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4.5%。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图4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图5

说到民营经济,就绕不开民营企业家。

温州民营企业家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温州商人,又称“东方犹太人”。

温州商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走遍千山,说尽千言,想尽千方百计,吃尽苦头”,形容温州商人,简称“四千”精神。

德力西集团是温州知名民营企业,连续22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董事长胡成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力西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四个一千”精神的支撑。

据悉,在创业初期,胡成中曾三次前往上海,向一位退休工程师寻求帮助。在此期间,他睡在工程师家的地板上,做各种家务。最后,他感动了工程师,并承诺帮助企业。

温州商人也擅长抱团打天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温州模式”。他说,把小商品做成大市场的不是温州的商人,而是成群的“温商”。

奥康和红蜻蜓皮鞋的老板是亲戚,郑泰和德力西的老板是同学,均瑶是三兄弟的合资企业,重庆三家巨无霸企业的负责人是温州瑞安的老乡。

在意大利普拉托,6万多温州人联合注册了7000多家公司,几乎掌握了普拉托的纺织业和零售业。

北京大红门拆迁前,聚集了20万温州商贩,使大红门成为名副其实的“温州村”。人口不足百万的永嘉,掌握着无数小镇小超市的命脉。

兄弟、同学、老乡...都是温州人在外做生意的规矩。温州商会分布在全国80%以上的地级市,成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商会,也是温州人最信赖的帮助对象。

温州盛产商人,也许是因为“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自然禀赋。温州三面环山,实际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区。山多耕地少,农业时代温州人的生存环境不好,资源匮乏,人们只能外出旅游。就像山西人“西进”成为著名的晋商一样,温州人也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

据统计,在国外经商的温州人有245万人,也就是说,每4个温州人中就有1个在国外漂泊。其中70万人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温商控股的中国上市公司有60多家,是温州本地上市公司的两倍多。

最重要的是温州人在国外创造的财富比国内还多,国内外经济创造总量超过一万亿。

为了串起全球245万温州人,激活返乡新动力,2003年,温州* *市政府开始举办世界温州人大会。如今,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联系海内外温州、浙江籍人士1300余人次,签约温商回归项目共230个,总投资约3300亿元,成为海内外温州人取得联系、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区域经济竞争是残酷的,尤其是在大城市。很容易摔倒,很难开回来。温州之所以能重拾荣耀和梦想,重返全国30强,最重要的原因是哪里都打不倒的温州人。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图6

“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图7

双向奔赴更有力。

如何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直是温州* *市政府工作和改革的重点。

2018年8月,温州获批创建新时代全国唯一的“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先行区,肩负着为全国探索示范的重任。

在先行区设立的批复文件中,温州设立的目标是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营商环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展共振的新局面。

获批后,温州立即启动“改善营商环境年”,出台80条新政,设立民营企业家节,打造世界温州人家园,全力为民营企业家创造优越条件和优质平台。

2019年3月,温州出台了全国首个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硬性规定所有涉企政策必须征求企业家意见,让企业家有更多话语权。

成立5年来,温州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4万余个,为企业减负1900多亿元。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2019年温州在全国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第27位,2021年和2022年上升至第2位;市场主体总数从成立前的96万户增加到141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数量增长4倍;温州地区生产总值从6006亿元增加到8730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城市30强。民营经济增加值等20多项重要指标领先全省、好于全国;民营企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实现了从“粗放经营”到高能级发展的全方位升级。

在2023年联合国“中小企业日”之际,温州再次选择率先启动中国中小企业友好城市建设,发布“繁星满满”计划,推动构建创业支持、创新促进、市场开拓、财税支持、信贷融资、服务体系、维权保障等七大友好支持体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k0/

温州民企好,温州民企强。搞活和完善温州民营经济的意义不仅限于温州本身。因为民营经济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

2023年,“民营经济之都”的人财两旺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和启示。

借此机会,我也呼吁全国各级、各地方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经济、重视民营经济、爱护民营企业家。

第5700期原创首发文|作者四方君

参考文献:“第一个赚钱”的温州人在学习上如此无情?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地道风景”;温州的辉煌与失落: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城市30强,稳居浙江第三城,王健和离石商业评论;浙江温州:重温“四千年”精神续写创新历史新华网客户端胡和;在“两个健康”创建五周年之际,浙江温州探路经验在全国推广,、杨、杨

白名单段誉_ h |图片视觉中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