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奶源过剩需求不足 上游牧场频现亏损如何破局?

奶源过剩需求不足 上游牧场频现亏损如何破局?-图1

奶源过剩需求不足 上游牧场频现亏损如何破局?-图2

奶源过剩需求不足 上游牧场频现亏损如何破局?-图3

乳制品消费增长缓慢、养殖成本高企、奶源相对过剩导致奶价持续下行,这让上游牧场经历了一个“寒冬”,这在相关公司的财报中也有所体现。

截至4月9日记者发稿时,尤然牧业、现代牧业、奥亚集团等多家牧场已发布2023年年报,多家公司“增收不增利”或出现亏损。

上游牧场表现不佳。

具体来看,2023年,现代牧业实现营收134.58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减少68.86%。

对于业绩下滑,现代牧业解释称,受牛肉市场价格和原奶销售价格下降的影响,以及牛群规模增加,奶牛公允价值变动扣除奶牛销售成本产生的亏损增加29.6%至12.8亿元。同时,原奶业务毛利率下降,毛利减少,导致净利润减少。

还有“增收不增利”的中国圣牧。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33.84亿元,同比增长6.53%;实现归母净利润8608万元,同比减少79.33%。

此外,原生态牧业、奥亚集团、尤然牧业2023年业绩由盈转亏。

数据显示,2023年原生态牧业实现营收22.09亿元,同比增长5.66%;净利润为亏损3.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284.1万元。奥雅集团2023年营收为39.24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亏损4.89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63亿元。尤然牧业实现营收186.94亿元,同比增长3.56%;净利润为亏损10.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15亿元。

至于亏损原因,上述牧场均提到了原奶价格下降。据原生态牧业称,由于原奶需求疲软,年内鲜奶平均售价略有下降。奥亚集团表示,主要是由于其他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扣除销售成本后产生的亏损约6.68亿元。主要亏损主要是由于在计算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假设原奶价格下跌。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牧场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此外,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增加也是重要原因。

奶源过剩和奶价下跌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在现代牧业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不少机构分析师对原奶行业的前景表示担忧。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回应称,国内原奶行业面临供需矛盾。2023年国内原奶供应量增长约6%,但需求端呈小幅下降趋势。

供需结构仍不平衡。

“奶源过剩、需求不足是牧草流失的主要原因。”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长、乳业分析师宋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国内奶牛存栏量将减少约100万头,但由于近两年奶牛单产的提高和新牧场产能的逐步释放,原奶供过于求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

据了解,2019年以来,受奶牛养殖高收益吸引,在奶业振兴政策支持下,各地奶源基地建设加快,奶牛存栏量稳步增长,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牛奶和乳制品产量再创新高。

据专业乳业杂志《荷斯坦》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新增牧场扩建项目166个,2022年约148个。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场投产,奶源供应过剩严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原奶产量达4197万吨,同比增加265万吨,增幅达6.7%,创历史新高。不过,受消费环境影响,全年牛奶消费量减少约1.6%。

牛奶产量增速高于消费量增速,也导致鲜奶价格下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原奶均价从2021年底的4.38元/公斤降至2024年3月的3.53元/公斤。

在上市牧场的财务报告中,也披露了奶价下滑的相关情况。现代牧业透露,2023年原奶销售均价为4.03元/公斤,较2022年原奶销售均价4.27元/公斤下降5.6%。此外,中国圣牧还在财报中披露,2023年国内奶价均价为3.83元/公斤,同比下降7.9%。

“养殖企业面临阶段性奶源过剩导致价格下行,反映出当前我国奶产品供需结构失衡,奶消费培育不足。”中国食品工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彭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由于下游需求不足、供需失衡,奶牛养殖行业利润进一步压缩,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业内专家认为,扭转供需关系是破局的关键。

国家奶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表示:“2024年奶牛产能适当压减,自然增长率由惯性的3%降至-5%,淘汰奶牛30万头左右,每天减少原奶8000吨,大幅缓解产能过剩。”

目前,不少原奶企业也开始放缓牧场建设进度。根据奥亚集团的公告,考虑到乳制品需求疲软以及2024年和2025年乳制品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奥亚集团计划将相关牧场建设的结束时间从2024年底推迟至2025年底。

孙玉刚表示,随着国内牛存栏量持续下降和新牧场建设放缓,预计2024年国内原奶供应增速也将放缓。

快消品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表示,2024年,乳制品行业消费复苏有望加速,但效果可能要到下半年才能显现。

宋亮还表示,预计今年国内原奶市场的供需调整将逐步到位,但这一过程还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