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合创汽车消亡史

合创汽车消亡史-图1

「核心提示」

和创汽车曾经是广汽集团和蔚来汽车背后的新生力量,如今却面临现金流枯竭、销量低迷、管理混乱等危机。广汽集团增资未能扭转颓势后,和创汽车未来何去何从?

作者|朱晓渔

编辑|刘洋

当人权工作者在广汽中心门口高举“和创汽车还我血汗钱”的横幅时,这支原本不温不火的新生力量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不仅让和创汽车陷入舆论漩涡,也让广汽集团也面临债权人的质疑。

不久前,和创汽车员工在广汽中心大楼前打出维权横幅,上面写着“和创汽车不退员工和投资”& quot求珠江投资管理保护员工,联合造车还我血汗钱”。据知情人士透露,拉横幅的人是和创汽车的员工,他们之前投资了和创股票。

2018-2021年,和创汽车分批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投资的员工超过50人,合计超过1亿元。据离职员工称,和创承诺员工离职时可以返还投资款。然而,由于资金问题,和创不仅没有退还投资款,也没有按时支付员工工资。

从内部员工的角度来看,和创似乎正面临着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今年3月,和创汽车强制要求员工参与汽车销售,并将销售业绩与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4月,有员工在网上发帖称,和创3月份只发基本工资,取消了原来的绩效工资,工资比之前减少了三分之一。

6月底,和创汽车实施了裁员计划。多名自称是和创汽车员工的人士向豹变表示,由于资金链断裂,和创无法按照正常程序裁员,员工只能选择自愿离职,不予补偿。和创高管内部已有说法,7月份工资无法保证,员工可以自行决定去留。

在资金短缺的影响下,和创汽车的售后服务也受到了影响。最近几个月,和创汽车的车主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发声,反映售后服务存在严重问题:服务质量差、反应慢。一些已付款的买家甚至半年多都没办法提车,定金也很难拿回来。此外,他们还指出和创售后小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回应。

近两年,和创汽车的年销量一直徘徊在2万辆左右,导致管理层变动频繁,其中大部分涉及业绩部门。新任命的高管通常在任职不到半年后迅速离职。迄今为止,和创汽车的管理层仍在不断变化。

广汽集团作为和创汽车的大股东之一,和创汽车背后资质的实际生产者,自然成为和创员工谴责和维权的对象。

持续低迷的销量、频繁的管理层变动、股东层面巨大的经营压力,使得和创汽车的整体形势日益严峻,面临诸多挑战。

1。蔚来系不断后退。

提到和创汽车,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最初和创汽车是从两棵大树起家的,分别是传统汽车巨头广汽集团和汽车制造新势力蔚来汽车,在汽车圈的实力和背景不容小觑。

和创汽车的前身是广汽蔚来。2017年底,广汽与蔚来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投资12.8亿元成立广汽蔚来。在股权结构上,广汽集团和蔚来汽车各占45%的股份,其余10%归管理层所有。

新公司成立后,广汽和蔚来分别派出高管担任要职。广汽的廖兵于2018年4月被任命为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借助广汽和蔚来的资源,广汽蔚来仅用一年时间就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型007。

然而广汽蔚来首款新车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2019年底,广汽蔚来007正式上市时,廖兵对2020年的销量预期是1.5万辆。然而,在正式交付7个月后,他不得不将目标降至5000至10000台。

2020年,广汽蔚来年销量仅为508辆。

2021年1月初,广汽蔚来引入第三方战投融资,总额24.05亿元。广东住投智能成为新的控股方,持股68.65%,广汽阿亚恩增资约4.82亿元。广汽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广汽阿亚恩共同持有广汽蔚来25%的股份。

增资完成后,蔚来股权被稀释至4.46%,退出大股东行列。广汽集团虽然保留了部分股权,但也退居第二大股东。

不久后,李斌和广汽蔚来CEO廖兵相继退出公司管理层。广汽蔚来正式更名为“和创汽车”。

尽管引入了新的大股东,但和创汽车的销售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2021年10月,和创汽车推出第二款量产车型——紧凑型SUV,售价在13.28万-16.88万元之间。2022年,和创推出了另一款价格区间为17.98万至26.98万元的轿跑车。

根据销量数据,和创汽车2021年累计销量为2907辆,2022年累计交付量超过2万辆。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整体规模仍不理想。

和创汽车作为广汽旗下的子品牌,在财报中被归为“其他”,与广汽日野、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合二为一。在此背景下,和创汽车再次面临变革。

2022年8月,蔚来汽车选择彻底退出,其所持股份全部由新股东姚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接管,蔚来系彻底退出和创汽车。

2。房地产开发商跨界造车的魔咒

更名后的和创汽车已经迎来了新的掌门人。作为和创汽车的主要投资方,“珠江投资管理”是和盛创展的控股子公司,掌舵人是华南地产界重量级人物朱孟依的长子朱一航。“共创”之名由此而来。

这好像是一个熟悉的剧本。朱孟依跨界进入汽车制造业,顺应了当时房地产行业跨界造车的趋势。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逃脱不了“生存难”的魔咒。

公开资料显示,朱孟依是广东梅州人。他创办了和盛创展,曾与恒大、R&F、碧桂园、雅居乐并称地产界“华南五虎”。在胡润百富榜上,朱孟依家族的财富高达500亿元。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房地产行业的巨头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房企跨界造车一度成为行业新趋势。

不过,从目前各家公司的表现来看,房企跨界造车几乎失败。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许家印个人问题,恒大发展陷入停滞;在姚振华的带领下,宝能汽车也未能摆脱流动性危机,走向衰落。R&F和雅居乐等房地产公司也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

现在的和创车在市场上越来越弱了。2022年,和创汽车仅销售新车1.8万辆,甚至还不到韦小立三大新势力的月销量。今年上半年,和创官网仅发布了4月和5月的销量数据,分别为4193辆和3132辆。

为了扭转销量下滑的局面,和创汽车还在探索。

2023年4月,和创汽车董事长朱一航邀请科大讯飞前副总裁杜兰担任联席总裁。然而,杜兰在加入和创汽车不到半年后于去年10月离开。与此同时,和创汽车的营销总监、副总经理和销售副总裁也于去年年底离职。

在和创汽车上下了太多赌注的朱孟依和他的儿子也开始担心了。

今年3月,和盛集团和珠江集团系统各单位推出全员营销策略,要求正式员工每人销售一辆和创汽车,达不到扣钱。

但据和创汽车前员工透露,强制所有员工参与销售并没有带来任何额外的销售,甚至和创汽车的员工也不愿意购买。面对最后手段的失败,朱孟依父子不得不开始考虑大规模裁员。

3。无力回天的广汽集团。

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生产过程中的高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现金流被大量占用,保持充足的现金流非常重要。

然而,和创汽车正面临着严重的现金流危机。其账面现金已经耗尽,甚至不够支付下个月员工的工资。在这种困境中,不仅朱孟依父子无法继续提供资金支持,就连背后的大股东广汽集团似乎也放弃了对和创汽车的最后一次救助。

通常情况下,其他车企遇到资金链断裂的时候,可能还是会寻求被收购。然而,对于已经背靠广汽这棵大树的和创汽车来说,得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和创汽车内部人员向豹变透露,公司产品完全交给广汽传祺杭州基地贴牌生产,和创只派工程师入驻。但到了7月初,杭州基地的生产线已经大规模拆除,一线员工正在逐步安置,但仍有少量工人在一线工作。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不久前,因为资金问题,广汽传祺杭州基地与和创汽车发生了法律纠纷。今年7月,和创汽车将不得不抵押其股权来换取融资,因为该公司已经完全耗尽了资金。

根据广汽集团公告,2023年11月,广汽集团上市出售广汽传祺杭州基地。受让方为双方共同控制的和创汽车和广汽乘用车。目前,广汽集团拥有广汽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和和创汽车25%的股权。

早在去年2月,由于和创汽车资金链紧张,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作为大股东,广汽集团曾经自掏腰包,为和创汽车引入了一轮融资。

2023年2月,广汽集团公告显示,董事会通过决议,广汽集团及子公司广汽爱安分别增资1.07亿元和4.9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广汽集团董事关大元选择了弃权,并对和创汽车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建议谨慎投资。

虽然有董事进行了风险提示,但增资议案最终还是很快获得了董事会的通过。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广汽集团和广汽爱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分别向和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增资1.07亿元和4.93亿元,增资总额为6亿元。

当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汽集团作为股东,还是不愿意看到和创汽车倒下,所以紧急提供了6亿元的资金支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半过去了,和创汽车仍未能走出困境,6亿元的资金已经消耗殆尽。这一次,广汽集团可能回不了天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