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或再加码 央企牵头多个创新联合体密集成立

多家央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7月15日,在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的指导下,以中交集团等10家行业领先的海洋工程企业为核心,清华大学等24所具有海洋学科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12家大型企业、机构和民营龙头企业,在北京成立了* *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或再加码 央企牵头多个创新联合体密集成立

据介绍,创新联合体主要针对海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光伏工程海上风电建设、沿海海湾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岛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深海管道铺设与电缆铺设五个领域进行攻关。

再如中国五矿牵头的深海及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深海、深海、冶金环保三大原创技术源建设同步启动。

据了解,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了第二批* *企业原创技术源布局建设,支持40家* *企业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布局52项原创技术源。6月,国资委(SASAC)启动第三批* *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工业软件、工业机床、计算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3家* *企业续建,新增创新联合体17个。

据悉,第三批布局完成后,共有21家* *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将全力推动高校、地方国企、民企等各类产学研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创新联合体将聚焦单个主体难以攻克的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的战略性、基础性技术,组织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形成群体突破之势。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晓亮近日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头号工程,推动*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和可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认为,* *企业通过建立创新联合体、原始技术源等多元化创新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生态,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为* *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深化创新合作,加强协同研究。

201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SASAC)组织60余家* *企业,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碳纤维、关键元器件、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分两批组建7个创新联合体,带动3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国企、民企等创新主体深化创新合作,加强协同攻关。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深水区转型。特别是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高度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国有央企科技创新相关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到2025年,* *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提前布局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

在国企深化升级行动现场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红志提出,* *企业和地方大型国企,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率先抓住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机遇,主动开放应用场景 积极合作打造可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大型行业模式,努力通过“应用技术”加速实现技术迭代

进一步发挥联合体的作用。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 *企业在R&D投资1.1万亿元,连续两年超过1万亿元。为引导更多企业投资各地创新行动,国务院SASAC不断优化考核指标,鼓励企业加大在R&D的投资力度..

未来* *企业如何在创新联合体中发挥好作用,更好地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推动* *企业成为新科学发现、新技术发明和新产业方向的重要策源地。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源。”周对说道。

周认为,创新联合体是多个主体共同攻关,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有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王晓亮建议,创新联合体中的龙头企业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带动各方共同努力,系统规划,争取承担更多的任务。

同时,王晓亮建议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联合体总部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规律、充分考虑各方贡献、有利于技术交流的运行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此外,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国家实验室、科学院的长期稳定合作,实现大兵团运营,有序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打造联合体升级版。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SASAC)下一步将突出“系统性、任务性”导向,进一步发挥联合体作用,强化任务凝练,完善机制建设,引导联合体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吸收创新优势,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市场化机制,提升建设运营效率。

国有央企是我国战略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自觉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近期,一批* *企业在海洋工程技术、工业软件、工业机床、计算能力网络等方面续建或新建了一批创新联合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建立创新联合体、原创技术源等多元化创新平台,* *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有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