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是骏达最重要的标签。如果要总结俊达近年来在光伏市场的动作,用“坚决”二字最能概括——其决策和行动“稳、准、狠”。
2022年,骏达坚定地坚持走TOPCon路线,并在2023年坚定地扩大生产。在2023年年报中,君达宣布了三个“坚定”的选择:
第一,率先彻底淘汰PERC产能,放弃技术改造(升级为TOPCon)的可能性,一次性计提准备;
二是率先停止国内扩产步伐,全面将投资建设方向转向海外。
三是坚定专业路线,持续推动拓普康电池降本增效,保持行业绝对领先地位,争做盈利能力最强的电池企业。
骏达股份有限公司的三个坚定性每一个都不容易做到,这既需要力量,也需要决心。这三个坚定不移的目标锚定并专注于一个核心目标,即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市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今年春节后,光伏产品价格出现积极变化。骏达股份透露,其电池芯片今年已两次率先提价,现在每瓦利润在2至3美分之间。同时,骏达股份还表示,2024年公司将实施阶梯定价策略,对低效电池进行优惠促销,溢价销售高效电池,以优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01审慎策略,率先汲取所有PERC产能。
骏达股份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持续高位增长,电池产品出货量29.96 GW(P型9.38GW,N型20.58GW),较2022年增长179.48%。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86.57亿元,同比增长60.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3.77%。
从数字上看,骏达股份的出货量符合预期,但经营净利润低于预期。因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到16.38亿元。
骏达股份2023年净利润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第四季度对9.5GWPERC电池产能进行了全面计提,直接影响公司当期利润总额8.94亿元。
一些拥有大量PERC产能的光伏企业已经或准备升级其PERC电池产能,而其他企业仍在犹豫之中。骏达股份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明确放弃PERC产能转型升级并全面退出的公司。
2022年,骏达股份在选择TOPCon技术路线时态度坚定,现在放弃PERC时态度也很坚定。
在骏达看来,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N型电池与P型电池之间的优势已明显拉开,PERC电池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此外,子公司捷泰科技现有的PERC电池产能如果转化为拓普康,投资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综合效益不明显。
现在正在全速清除PERC容量。春节前后,行业开工率在30%左右,不少PERC产能处于大幅停产状态。事实上,骏达的PERC产能开工率并不算太差。据了解,骏达股份9.5GW P型电池产能中有6GW仍在运营,一方面满足海外订单交付需求,另一方面满足部分客户对P型电池的需求。
此次全面计提PERC,一方面说明君达股份在财务处理上采取了保守谨慎的财务策略,另一方面也说明君达股份对PERC后续盈利能力并不看好,选择全面拥抱N型TOPCon。
02走量海外,率先停止国内扩产。
俊达股份供图
除了这次的9.5GW P电池容量外,君达的其他电池容量均为TOPCon,约为40GW。
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骏达股份表示:公司将停止在中国的电池产能扩张步伐,并将稳定在40GW左右。
同时,今年公司将开始投资建设海外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快速补齐全球化短板。
2023年海外国家出台各类刺激政策,鼓励国内光伏制造产能建设,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市场普遍预测,2024年海外光伏装机规模增速有望超过中国市场。今年,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出海机遇。
2023年,前五大头部组装企业已齐聚美国设厂;GCL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等已经宣布了在中东投资建厂的计划。除五大组件厂外,润阳、中润等电池企业以及银浆、铝框、玻璃、背板、胶膜、接线盒等辅材企业也在东南亚积极布局,建设或扩大海外产能。
骏达股份也认为,尽管组件产能全球趋势持续增加,但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电池环节的海外产能相对短缺。公司电池产品凭借性能优势具有显著竞争力,盈利能力可观。
其实也是一样的。虽然很多光伏企业在海外布局了电池生产基地,但都是PERC。据了解,隆基绿色能源美国公司2024年的新工厂也采用了PERC技术路线。
骏达股份在海外投资时将采用TOPCon技术路线,将填补海外高端电池产能的空白。
在业绩交流会上,总经理张满亮表示海外基地将设在东南亚或中东地区。
此前,骏达股份的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销售端。骏达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亚洲、欧洲等地区的客户开发,并积极完成北美、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客户认证。2023年公司海外销售占比从0.29%大幅提升至约4.69%,预计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将提升至10%以上。
同时,为满足公司海外产能建设的资金需求,公司计划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方式打造海外资本运作平台。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海外销售及运营体系建设、全球R&D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03如何保持对TOPCon的领先?
俊达股份供图
2023年,光伏企业垂直整合趋势进一步蔓延。特别是硅片企业,如CNC、TCL中环和梁爽节能,已经放弃了他们的专业路线,向上下游扩张。
不仅是电池,还有硅片和组件,骏达成为光伏市场上唯一一家坚定走专业技术路线的企业。
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骏达股份向投资者重申,作为专业化电池制造商,公司始终坚持专业化和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专注于光伏核心技术,并通过持续的R&D投资和降本增效不断巩固技术领先优势,这将有助于公司通过不同的技术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骏达股份还透露,目前,全球TOP10组件企业中有9家为企业客户。
专业化企业的生存武器是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骏达股份能在这一轮光伏周期中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其在拓普康科技的先发优势。
2023年,骏达股份将TOPCon电池的量产效率从2023年初的约25%提升至年底的26%,领跑全行业。一款电池产品的量产效率在一年内提升了1%,这在整个光伏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2024年,骏达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加强R&D投资,重点关注减少金属复合、材料优化、金属化工艺优化和光学性能优化,并持续优化TOPCon技术。骏达预测,到2024年底,其TOPCon量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0.5%-0.8%。这不仅能使骏达在TOPCon电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还能确保整个TOPCon技术路线在所有N型技术路线中的主流和领先地位。
据lnfoLink统计,2023年,骏达电池出货量行业排名第四,N型电池出货量行业排名第一。多家机构预测,2024年,拓普康在全市场的市占率将超过70%。
不同N型技术路线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用电成本、成本和效率的竞争。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成本至关重要。
在业绩交流会上,骏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宋表示:“在降低非硅成本方面,公司将继续通过减少银浆用量、优化图形和改进印刷工艺来降低TOPCon电池的非硅成本,不断提高TOPCon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骏达股份预测TOPCon仍有0.02元/W空的成本下降空间。如果以其40G产能计算,则为8亿!
此外,俊达在年报中还提到了公司2024年的工作重点:“公司将继续开展BC和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并继续推动实现基于N型TOPCon的BC电池量产。”
BC电池被写入骏达的年度报告和工作计划。这一重要信息表明,在不久的将来,骏达将向市场推出基于TOPCon的BC电池产品。
04市场有些悲观,N型电池今年处于紧平衡状态。
俊达股份供图
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整个光伏生产环节的降价影响了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价、开工率不足和亏损困扰着整个光伏圈。
尽管骏达股份的经营性现金流非常健康,但其盈利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连最顶级的电池企业都赚不到钱,整个市场的价格肯定是扭曲和变形的,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肯定不会持久。近期,光伏行业复苏迹象逐渐显现,电池和组件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反弹。
据公司总经理张满亮介绍,春节过后,公司两次上调拓普康电池的价格。目前,电池产品的每瓦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023年底,骏达股份对全行业N型TOPCon产能进行了市场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3日,全行业共有生产线341条,投产生产线862条,在建生产线400条。粗略估计,2024年全行业投产达产的TOPCon产能加起来都在600GW左右,而全年实际产量(产量)最终可能只有450W到500W。
还发现,在电池行业,从建设、生产到投产,不同企业所需的时间差异很大,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反,有些企业可能会直接倒闭。近日,有媒体实地走访发现,上市公司金寨佳悦二期5GW TOPCon电池产能建设项目已于去年底停工,疑似存在拖欠工程款问题。
骏达股份2024年600-620GW装机需求反转,电池芯片需求约700GW。若剔除25%-30%的PERC,2024年TOPCon电池的实际市场需求将在490 w-520 w之间,600GW的产能和450-500GW的实际产量对应490-520GW的需求,供给略少于需求,呈现紧平衡状态。因此,骏达股份对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保持相对乐观。
下一步,骏达股份可能采取阶梯定价策略,高效电池将保持一定溢价,部分产品将采取一定优惠策略,更有利于提高高效电池产品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