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百强房企半年考:千亿房企缩减至6家,“中建系”成拿地黑马

百强房企半年考:千亿房企缩减至6家,“中建系”成拿地黑马-图1

中国住房报记者田傲云北京报道。

2024年年中,房企将面临半年度业绩考验。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名显示,2024年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20834.7亿元,同比下滑41.6%。但同比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

这段时间各梯队房企普遍面临销售压力,销量普遍下滑。具体来看,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房企减少至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个席位;销售额100亿元的房企减少至4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4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层面密集的救市措施刺激下,市场的需求端开始出现回暖迹象。6月单月销量环比增长26.05%,均好于5月。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央企和国企,比如中海、保利、华润等。的业绩有了显著增长。

其中,中海6月单月销售额466亿元,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40%。华润、滨江、越秀、金茂、保利地产等房企6月销售业绩也实现了环比50%以上的增长。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大部分房企拿地都比较谨慎。2024年上半年,百强企业拿地总额3801亿元,同比下降35.8%;拿地房企仍以央企、国企为主,“建筑系”房企成为“拿地黑马”。

销售额同比下降超过40%

销售业绩的持续萎缩是房企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根据榜单,TOP1~10房企平均销售额为1029.6亿元,比上年下降33.2%;TOP11~30房企平均销售额为259.5亿元,比上年下降46.9%;TOP31~50房企平均销售额为113.8亿元,比上年下降52.8%;51~100强房企平均销售额61.4亿元,同比下降45.7%。

具体来看,1000亿元以上房企阵营有6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家,平均销售额1330.8亿元;第二阵营(500亿-1000亿元)房企4家,比去年同期减少6家,平均销售额577.8亿元;第三阵营(300亿-500亿元)企业6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0家,平均销售额387.2亿元;第四阵营(100亿-300亿元)企业28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7家,平均销售额163.2亿元。

从百强房企的销售榜单来看,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万科分别以1733亿元、1483亿元、1267.2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前三。

绿城中国排名第四,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1265.1亿元;第五名是华润置地,销售额1227亿元。

销售面积方面,保利发展以1013.4万平方米位居第一,万科和绿城中国分别以925万平方米和591.8万平方米紧随其后。

2023年上半年销售榜前五名分别是保利发展、万科、中海地产、华润、碧桂园。经过一整年的市场调整,保利发展依然排名第一,绿城中国从第七位排名第四。碧桂园已经跌出了前五大销售阵营,排在榜单第16位。

尽管上半年整体情况不佳,但在政策层面密集出台的救市措施刺激下,6月份房企单月销售较5月份有所好转。机构数据显示,6月,百强房企月销售额环比增长26.05%。

据克而瑞统计,近六成百强房企实现业绩环比增长,近三成房企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其中,6月中海地产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466亿元,同比增长约40%,环比增长超过137%。单月销售额位列百强第一,创近一年来新高。华润、滨江、越秀、金茂、保利地产等房企6月销售业绩也实现了环比50%以上的增长。

上半年多个热销项目的出色表现,促成了中海地产的持续领先地位。3月底,上海新世界顶级豪宅顺昌九里开盘,196.5亿元的畅销价格,化学转化率高达98.5%。6月,中海顶级产品“九单”项目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开启。最终,三个项目分别获得62亿元、66.38亿元和100.2亿元,其中位于上海和深圳的两个项目化学去除率分别高达90%和10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央企和国企依然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滨江和龙湖两家民营房企依然冲进了行业前十。滨江2024年上半年录得全口径销售额582.3亿元,排名第八;龙湖集团刚好卡住,排名第十,上半年实现511.3亿元。

“中建系”逆势拿地

销售业绩压力明显,拿地规模持续萎缩。

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百强企业合计拿地3801亿元,同比下降35.8%,降幅较1-5月继续扩大。

一方面,拿地规模的收缩源于房企自我扩张意愿的减弱,对性价比低的地块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也有土地供应端增量控制的影响。

根据柯睿的数据,上半年房企整体投资越来越谨慎,100强房企中约70%没有拿地。此外,在已拿地的前100家房地产企业中,七成企业上半年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以来,“中建系”和地方国企在拿地方面积极布局。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房企50强榜单中,中国建筑旗下的钟健一品、中海地产、钟健置地、钟健信和、钟健东富分别位列第2、7、9、17、38位,中国铁建位列第10位,泉城建集团位列第19位,京城建集团位列第23位,陕建地产集团位列第42位,合计拿地金额72。

北京、上海是中建系投资的重要地点。以北京为例。6月13日,北京首宗“住宅+工业+商业”三种不同业态的捆绑地块挂牌出让,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5.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规模约28.3万平方米。起拍价高达112亿元。最终,该地块被钟健置地的底价拿下。

北京第一次土地拍卖,四幅地块中有三幅被中建信托、中建一品、城建开发拿下。其中,中建信托及其竞得的丰台大瓦窑新村项目二期DWY-L42地块引发摇号,以38.525亿元的“最高价”成交。

在上海,中建八局以26.57亿元拿下上海宝山顾村地块;在深圳,中建一品以51.79亿元竞得深圳龙华A808-0025地块,这是龙年深圳出让的首宗地块,也是近年来龙华土拍中成交价最高的最大地块。

除了作为国内最大建筑商活跃在土地市场的“中建系”,中国铁建和部分地方建筑国企也在逆势拿地。比如北京城建,除了在国内拿地之外,落户上海的决心也很大。上海第二批土拍,4宗挂牌地块报名3宗,最终竞得上海杨浦长海小区地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