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2月中下旬,日耗和电煤需求在入冬高峰后进入回调,各大机构普遍存在看跌预期。但没想到的是,春节后的煤炭市场却再次演绎了上涨行情。
相关数据显示,环渤海5500动力煤现货价格已涨至939元/吨,焦煤、焦炭主力合约2月21日、22日均大幅上涨。
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季度淡季,煤炭市场岂能懈怠?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炭供应从阶段性措施逐步向长效机制转变,国内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产量,煤炭市场将保持紧平衡状态,整体预期稳中向好。
节后煤炭价格连续上涨。
中国煤炭市场网显示,自2月以来,环渤海5500动力煤现货价格连续上涨,从月初的908元/吨上涨至2月22日的939元/吨。
对于动力煤涨价,北方某大型煤炭贸易企业负责人表示,供应紧张是涨价的主要原因。
“近期寒潮天气再次来袭,对煤炭生产、运输和港口装卸造成影响。产区很多民营煤矿在元宵节后可以恢复正常生产,短期内煤炭供应处于低位。”上述负责人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寒潮也推动民用电负荷增加,提振电厂日耗,叠加节后非电行业复工复产,市场采购预期整体改善。整体来看,供应减少、社会库存不断消耗,短期供应偏紧带动价格上涨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数据显示,目前环渤海主要港口煤炭库存2024万吨,较节前减少122万吨,已处于近两年较低水平。今年春节假期,环渤海主要港口日均煤炭进口量134万吨,较2023年下降19%,较2022年下降18%。
期货市场上,焦煤、焦炭主力合约2月21日、22日连续上涨,累计涨幅分别超过10%、6%。2月23日,双焦点期货盘中出现小幅下跌。
消息面上,煤炭主产区山西省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煤矿“三超”和隐患工作面专项整治的通知》,计划对煤矿超能力生产进行重点整治,即煤矿是否均衡组织生产、超能力是否下达年度和月度原煤生产计划任务、年度原煤产量是否超过核定(设计)产能的10%、月度原煤产量是否超过核定(设计)产能的10%2月底前为煤矿企业自查自改阶段,3月1日至5月31日为市县重点检查阶段。
另据报道,鲁善喜安集团将在2024年减产1700万吨,从原计划产量1.03亿吨/年降至8600万吨/年。对此,淳安华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接到通知。”
郑东期货分析师王欣桐认为,潞安集团减产的消息对实际产量影响不大,预计产量将会减少。由于市场担心其他大型煤矿也会效仿,市场情绪反应激烈,期货价格也有所上涨。“整体来看,在强调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全年国内供应将有一定约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焦煤价格底部,但未来仍将面临下游实际需求的考验,预计整体涨幅将限制在空之间。”
预计整体煤炭市场将稳中向好。
近日,部分大型煤炭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1月经营数据公告。上证报记者注意到,除潞安华能外,其他煤企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神华发布2024年1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显示,公司1月实现商品煤产量2720万吨,同比增长1.1%;煤炭销售量为3850万吨,同比增长27.9%。此外,1月份,中煤能源商品煤产量为1148万吨,同比增长4.5%;陕西煤业煤炭产量1390.7万吨,同比增长6.27%;潞安华能原煤产量为453万吨,同比下降8.67%。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曾表示,2024年我国将继续确保煤炭产能充分释放,预计产量总体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煤矿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等突出问题,《条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罚款下限、严格停产整顿要求、加大关闭力度等。
山西一家大型煤炭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前一段增产保供期间,全国煤矿持续高强度、高负荷运行,部分煤矿存在采接布局不合理、“三量”(煤炭开发、选煤、回采)管理薄弱、灾害治理滞后、生产组织不科学等问题,难以持续此前的产能释放水平。此外,近年来煤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矿井建设周期长,难以快速形成新的产能。据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兴起,全社会用电量将继续增加,对煤炭和电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保持对动力煤的强劲需求。
开源证券研报分析认为,随着煤炭供应保障由阶段性措施逐步向长效机制转变,国内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产量。虽然安全监管政策收紧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供应弹性,但在煤炭供应保障的要求下,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寻求新的平衡点,煤炭价格有望实现高位平稳运行。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