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新闻

部分被裁员工又被召回?理想:暂无回应,专家称“企业不断调整才能发展壮大”

每经记者孙蕾每经编辑裴健如

李的裁员情况出现了逆转。

部分被裁员工又被召回?理想:暂无回应,专家称“企业不断调整才能发展壮大”

近日,据界面新闻报道,在大规模裁员开始一个月后,李公司正在召回一些关键岗位的下岗员工。

对此,《国家商报》记者向李某求证,但对方未就此事作出回应。不过,记者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发现,不少认证为“李姓员工”的人表示,上述情况属实。

专家:“先剪后打”是紧急情况。

今年年初,李彦宏制定了8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速度的压力,李发现其发展速度未能遵循预期。针对存在的问题,李试图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和裁员来解决问题。

自5月份以来,裁员的消息就在李公司流传,人力资源部是第一个“动刀”的部门。此外,造型部门、生产和供应链相关部门均有不同比例的人员调整。对于裁员比例,有媒体报道为18%,对应5600人,也有报道称裁员人数高达1万人。李对此没有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李的人力储备是按照最初预计的80万辆销售目标设定的。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李的智能驾驶部门有许多人是从各个企业高薪聘请来的,其中一些人的工资增长了50%以上。5月份开始的裁员正在为这一激进的扩张目标“买单”。

上述报道援引李人事称,目前已通知召回部分测试端被裁员工。之前协商的补偿一直没有支付,后续的补偿也不会提供给被召回的人员。涉及员工的合同将直接延长,召回的规模和各部门的比例仍不清楚。

李召回部分下岗员工的消息传出后,业界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对于下岗员工来说,他们有机会重返工作岗位。对于李来说,召回被解雇的员工也可能有助于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节省重新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和时间。

“理想情况下,‘先斩后奏’是一个意外事件,出现一些波折和小问题应该是正常的。公司在经历了一些问题之后,能够迅速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战略和一些执行策略,让公司在这种复盘中成长。”华北理工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洪雪认为。

在季看来,李“先斩后奏”事件的出现反映了当前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在某一阶段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会取得持续的成功,企业需要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才能真正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产品发布节奏有所调整。

事实上,自2024年初以来,李现对行业环境和自身发展进行了多次调整。从表面上看,李的这些调整是对过去快速扩张和业务发展之间矛盾的纠正,但从本质上看,裁员和结构调整反映了李对下一步业务发展的预测。

在产品层面,李彦宏将原定于今年下半年发布的纯电动SUV推迟到明年上半年发布。“首先,李的自营超充桩数量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规模。第二,门店的展位数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产品体系。否则,很容易在不增加销量的情况下增加产品数量。”李想董事长兼CEO李想解释道。

对于纯电动产品的推迟发布,李总的一些员工认为,最大的原因是MEGA的设计语言被市场否定了,与MEGA同平台开发的三款纯电动汽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此外,目前的纯电动汽车赛道非常“碾压”,李现有方案中的竞争优势并不充分,因此需要在产品方面再次打磨。

在调整了产品发布节奏后,李也下调了今年的销售预期。今年2月,李想曾表示:“2024年将是李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年。在更丰富的产品、更强大的产品实力和更高效的产供销体系支撑下,我们将挑战年交付80万辆、实现中国市场豪华汽车品牌销量第一的目标。”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由于MEGA和2024款L系列车型的订单不及预期,李将年度销量目标调整为“在2023年销量的基础上增长50%~70%”,即56万~ 64万辆。近日,据《汽车新闻》后来报道,李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尽快实现月销量5万辆的目标。李对此未予置评。

根据该数据,李的年销量约为48万辆,同比增长27.6%。尽管同比增长率低于2023年的182.2%,但当智行等强势品牌相继推出全新或重新设计的车型与之竞争时,李要实现这一目标仍不容易。

据说如果李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智能驾驶在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将带来产品价值和传播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销售。在冀看来,当前智能驾驶功能在汽车市场尤其是高端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已逐步提升。虽然李的裁员涉及智能驾驶部门的人员,但智能驾驶仍是李的重点发展方向。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李是否具有持续定义和创新产品的能力。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企业进行大规模或规模化的产品创新实际上越来越困难。尤其是任何企业都很难突破自己。李灿能否在体系上更加强大,弥补自身的不足,形成相对稳定的产品输出和管理能力,让产品有持续的销量,得到用户的认可,也是比较关键的。”纪对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